|
執法有溫情 幫扶有實招 ——莆田荔城檢察院“1+1+N”檢察監督助力社矯對象重啟人生 近年來,在莆田荔城區人民檢察院的多方協調下,社區矯正對象潘某獲經常性跨市、縣活動審批,保障了其正常的經營活動。潘某獲批經常性跨市、縣活動期間,其作為主要專利人的19項發明專利、33項新型應用專利得以授權企業進一步適用,順利實現產業升級。這是莆田荔城區人民檢察院“1+1+ N”工作機制實行以來,助力社區矯正對象重新啟航追逐夢想的一個生動縮影。 一個模型 延伸監督觸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機構對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的,可以根據情況簡化批準程序和方式。“在實踐中,考慮到監管難度大,容易出現脫管或者再犯罪的情況,對于簡化批準程序和方式,大家都是慎之又慎。”荔城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林子高告訴記者。 如何既能保護社區矯正的監管秩序,又能保障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這是該院開展檢察監督時需要破解的一個“堵點”。 根據該院創設的“社區矯正外出審批監督模型”分析發現,近年來,轄區社區矯正對象中犯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的就有兩百余人,占比四成以上。這些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大多仍以自主創業為主,常態化需要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保障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權益,不僅有利于社區矯正對象的改造,更有利于其順利回歸社會。荔城區人民檢察院督促轄區社區矯正機構建立“社區矯正對象人員就業情況花名冊”,并堅持“四個到位”工作模式,即走訪到位,深入了解社區矯正對象從業情況;定期報告審核到位,充分審核定期報告內容,動態監管生活情況;政策宣講到位,發揮教育談話的警示作用,提高社矯對象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再就業的信心;矯正小組幫扶到位,充分發揮矯正小組的幫教作用,從而實現對花名冊的動態管理、全面摸排,精準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外出需求。目前,已有三十余名社區矯正對象在落實“四到位”工作模式后,順利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一個橋梁 架起就業通道 確保社矯對象出得去、管得住、矯得好,是做好社區矯正檢察工作的基礎。記者了解到,2023年來,轄區內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案件罪名主要集中在假冒注冊商標罪、開設賭場罪、非法經營罪等,且前罪與社矯期間再犯罪名一致的達到100%。經深入分析研判發現,這些再犯罪的人員大多是為解決收入問題,心存僥幸,從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如何降低再犯罪風險,從根本上幫助矯正對象回歸正途? 檢察官發現轄區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數量較多,他們的經營范圍涉及鞋服生產及電商營銷等,與本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而且部分企業經營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解決再就業等幫扶能力。“如果能充分整合社區矯正對象的再就業需求和轄區企業的勞動力需求,不僅可以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的就業率、降低再犯罪率,切實提高矯正效果,還能為企業輸送勞動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檢察官許美華告訴記者。目前,在多方聯動下,轄區已建立起“荔城區曙光安置與社區矯正幫扶基地”等多個基地,旨在為失業時間較長、有就業意愿的社矯對象提供就業機會。 多措并舉 助力回歸社會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對象的就業能力,荔城區檢察院依法向荔城區社區矯正機構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建議優化資源整合,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組織招聘會等方式幫助社區矯正提高就業技能,助力回歸社會。檢察建議發出后,荔城區社區矯正機構制定《關于涉商社區矯正對象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條》,為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制定統一標準,動態掌握社區矯正對象范圍及外出必要性。同時,在社區矯正對象中常態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圓夢行動、技能提升”培訓為例,采用“集中培訓、理論教育、現場實操”的方式進行,重點圍繞電商從業經驗理論介紹和電商直播賣貨實操兩大部分,內容涵蓋了高清直播間的設備解析、直播賬號的管理、開播實操、投放策略等一系列實操技能,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提升就業本領。目前,已有3批次160余人參加職業技能提升等各類培訓。今年年初,該機構還結合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崗位需求等信息,組織社矯對象參加招聘系列活動,推動就業意愿者和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拓寬就業渠道。 “1+1+N”工作機制通過建立“數據互通、動態監管”的聯動監督模式,在明確外出必要性的情況下,爭取多方聯動、整合資源,便利外出審批,打破“出不去僵局”,助力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幫扶。其中,便利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及教育幫扶案獲評“2024年莆田市十大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下一步,荔城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落實好該機制,深化協調配合,助推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