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了商業的另一種可能” ——看寧德監獄創業培訓班的“蝴蝶效應” 曾因詐騙罪鋃鐺入獄的他,如今已成為家鄉一名小有名氣的“美食街老板”,不僅成功創業,還為其他刑釋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而在這段逆襲人生的背后,離不開寧德監獄民警的耐心教育和“志存山海創業培訓班”的悉心培養。 2020年,吳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那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完了,不知道出去以后還能做什么。”回憶起入獄初期,吳某表示,那時候他一度意志消沉,對未來充滿迷茫。 “當時民警經常開導我,人生沒有絕路,只有自己放棄的路。不能渾渾噩噩過一輩子!”民警的耐心教育和鼓勵,讓吳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下定決心重新做人。 后來,吳某積極學習商業知識,每次回到監舍,總是第一個跑到分監區圖書角閱讀書籍。民警欣喜地看到吳某的轉變,之后為他推薦更具實用性、更貼合他當下需求的商業書籍,并鼓勵他努力學習知識,為刑滿后開啟嶄新人生規劃奠定基礎。“對于吳某來說,這或許就是他開啟新生大門的一把關鍵鑰匙。”民警如是說。 2024年2月,寧德監獄一監區依托出監教育系列課程,試點開設“志存山海創業培訓班”,利用夜間和正課教育時間,為服刑人員提供各類就業、創業指導,讓他們憑借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更好地回歸社會。得知此消息后,吳某當即報了名。 “教育改造不僅僅是讓服刑人員認識到錯誤,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為出獄后的生活找到方向,不再違法犯罪。”作為培訓班負責人,民警不僅針對刑釋人員創業起點低、起步難、投入少等特點,編排出一套更適合刑釋人員的創業教程,還為培訓班學員“一人一策”定制創業計劃。 培訓班課程內容豐富,從推銷促銷到宏觀經濟學,再到短視頻推廣,涵蓋了商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培訓班讓我看到了商業的另一種可能。”吳某說,“以前我只想著賺快錢,現在明白了,真正的商業是創造價值、是服務社會。”經過學習,吳某逐漸形成自己的創業思路,并制定了詳細的商業計劃書。 2024年6月,吳某刑滿釋放回到家鄉,他敏銳抓住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帶來的商機,和村委會合作,共同改造建設了一條美食街。由吳某出資貸款購買30多輛餐車,村委會進行規劃管理,將原本占道經營的擺攤經營者統一安排到美食街。 創業初期,吳某遇到不少困難,資金短缺、經驗不足、人手不夠,擺攤經營者也對搬遷持觀望態度。但吳某沒有放棄,憑借著在創業培訓班中學到的商業知識和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借鑒培訓班中學到的營銷策略,通過短視頻平臺宣傳美食街,吸引了大批食客。同時,村委會為擺攤經營者提供統一的培訓和設備支持,幫助他們提升經營水平。最終,臟、亂、雜的路邊小吃攤被成功改造成整齊美觀的美食一條街,成為當地城中村現代化改造的典范。 如今,吳某參與改造建設的美食街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過5000人次,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豐富的美食,也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吳某還主動為部分刑滿釋放人員免費提供餐車,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重新融入社會。“我曾經犯過錯,但我想用自己的行動來彌補。”吳某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讓他們看到希望,重新開始人生。” 后記》》》 寧德監獄這一路探索,我們深知意義重大,不僅為服刑人員點亮了回歸之燈,也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自出監教育開辦以來,已幫助數十名服刑人員掌握了商業知識和創業技能。我們希望越來越多像吳某一樣的刑滿釋放人員,能通過出監教育培訓找到人生新方向,順利融入社會。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