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力量護航民生福祉 ——建寧縣檢察院創新“四化”聯絡代表委員機制 近年來,建寧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創新定向化、信息化、精準化、常態化的“四化”聯絡代表委員機制,推動人大代表建議與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落地見效,持續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 舌尖安全強監督 “全市集中消毒的公共餐飲具存在多批次抽檢不合格、自行清洗消毒餐飲具抽檢不合格率較高等問題。”2023年5月,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在組織開展《三明市公共餐飲具衛生管理規定》立法項目調研時提出建議。 收到人大代表關于加強餐飲具衛生監管的建議后,建寧縣檢察院第一時間啟動公共餐飲具衛生安全專項監督,聯合縣衛健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對轄區多家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檢查組重點圍繞餐飲具消毒服務單位的廠區環境與布局、生產區衛生、倉儲、運輸、衛生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開展全面檢查,對于現場發現的問題,依據《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工作規范》,采取拍照方式固定證據,督促餐飲具消毒服務單位及時認真整改。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建寧縣檢察院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依法處理企業違規行為,并加強日常監管和檢測,確保餐飲具消毒符合相關要求。 2024年底,為確保整改落實到位,該院還聯合人大代表開展“回頭看”活動,對整改情況逐一對照檢查,發現檢察建議所提出的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公共餐飲具管理已經規范。一旁就餐的王大姐笑著說:“現在的餐具包裝很規范,我們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權益保護聚合力 2024年初,建寧縣人大代表、縣殘聯理事長鄢澤良提出建議:“希望提升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力度,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為此,建寧縣檢察院進一步凝聚殘疾人保護合力,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在與縣殘聯的對接協作中,該院探索檢察監督與殘疾人保障工作深度融合新模式,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和殘聯的專業優勢,構建“檢察+殘聯”權益保護機制,與縣殘聯簽訂《關于共同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范圍、工作要求,并建立對口聯系、信息通報、線索移送、宣傳聯動等機制。 機制搭臺后,7名殘障人士在縣殘聯的引導下,先后于2024年1月向建寧縣檢察院申請支持仲裁。該院受理后經調查發現,這7名殘障人士均為因工致殘的工人,但用人單位均未給付或未完全給付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涉案金額達83萬余元。 在核實案件事實后,建寧縣檢察院依法作出支持仲裁決定,并向建寧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發出支持仲裁書,支持7名殘疾人申請仲裁。同時,與建寧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共同開展庭前調解,均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相關費用的調解協議。截至目前,涉案的83萬余元均已支付到位。 司法救助顯溫情 “建議縣檢察院在法律援助上加強摸排力度,拓寬援助覆蓋面。”2024年初,建寧縣檢察院干警在走訪人大代表時收到該條檢察建議,當即對2019年以來辦結的刑事案件進行全面篩查,發現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被害人近親屬徐某、夏某妍、夏某平均未獲得賠償款,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條件,決定開展線索核查。 根據人大代表提出的檢察建議,該院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3人因該案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符合司法救助條件且系農村困難婦女,屬于重點救助對象,于是決定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并上門指導當事人提交國家司法救助申請。同時,通過上下聯動救助,報請三明市檢察院開展聯合救助,為3人爭取再發放1.5萬元救助金。 “感謝檢察機關對我們的關心,百忙之中來看望我們,司法救助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不久前,夏某妍及其親屬在贈送錦旗時激動地說道。 近年來,建寧縣檢察院引導告知困難婦女申請司法救助、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共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人員發放司法救助金17件17人,共計39.93萬元。該院將繼續深化“四化”聯絡機制,用心傾聽代表意見建議,拓展聯絡渠道,豐富聯絡形式,廣泛凝聚共識,以更高質效履職答好“人民至上”的檢察答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