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監獄開展“產權+改造”系列活動,讓服刑人員—— 改造有期 新生有望 近日,武夷山監獄以產權知識為筆、法治為墨,繪就服刑人員教育改造新畫卷,讓高墻里涌動法治溫情。 此次“產權+改造”系列活動,是武夷山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創新實踐。它將產權保護意識融入日常改造,把法治精神注入服刑人員心靈,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法治課堂:解開認知迷霧 “房產證不是一張紙,而是法律守護財產的堅實盾牌。”近日,在物權法專題課堂上,四監區民警化身“法治引路人”,用生活中常見的產權糾紛案例,將晦澀法條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改造指南”。 活動期間,民警打破傳統說教模式,采取“集中研學+一對一解惑”的立體教學方式。針對《知識產權法》等核心法律,精心制作“權利解讀手冊”,通過漫畫圖解、情景模擬等形式,讓服刑人員清晰認知“權從何而來,法向何處去”。從知識產權的多元內涵,到物權在減刑程序中的關鍵作用,每一次法治課堂都如同一把鑰匙,打開服刑人員認知的枷鎖。 服刑人員李某在學習心得中寫道:“曾經以為法律遙不可及,如今才明白,產權保護是改造路上的重要保障。” 精準輔導:掃清減刑障礙 “你名下的房產登記信息是否完整?家屬能否配合辦理證明?”在監區的“改造幫扶室”,民警逐一對有減刑、假釋需求的服刑人員開展深度談話。依托大數據分析,民警從海量檔案中精準篩查出重點幫扶對象,制定“一人一策”輔導方案。 這不僅是對減刑材料的細致梳理,更是對服刑人員心理的深度關懷。當民警幫助服刑人員王某確認其老家房產的合法權益時,這個曾經沉默寡言的服刑人員眼含熱淚:“原來我還有重新開始的資本,這個希望比什么都珍貴。”通過這樣的精準輔導,監區不僅保障服刑人員的權益,更重塑了服刑人員對未來的信心,讓“改造有期,新生有望”成為現實。 暖心協查:跨越地域阻隔 為解決服刑人員產權證明開具難題,武夷山監獄民警主動作為,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法治橋梁”。民警化身“跑腿員”,與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向全國各地的房管、車管部門發出公函。 每一封函件都飽含著對服刑人員合法權益的尊重,每一次溝通都彰顯著司法溫情。活動期間,12封公函如蒲公英般飛向各地,成功解決11例房屋產權材料缺失問題。當服刑人員張某看到家人傳來的房產證明時,激動地說:“這張紙是民警用行動為我鋪就的新生之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