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桐花,并非名貴之花,卻有著其特有的魅力。這油桐花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好看,可我對故鄉的桐花情有獨鐘,更覺得它美麗又幽香,仿佛時常盛開在我心中,讓我感到欣慰。 平凡無奇的油桐花讓我特別懷念,那是“大躍進”年代,為解決干旱缺水,生產隊決定在村莊旁邊,開挖一條東西走向、約500米長的人工灌渠,引河水上坡。灌渠左邊,辟為人行道,行道兩側,栽上兩排油桐樹。油桐是落葉喬木又為經濟林,它不擇貧脊,耐干旱,易種植,成活率高。三五年后油桐長至兩三丈高,挺拔蒼翠惹人喜愛。 人間四月芳菲盡,此時的桐花卻悄然綻放。我家正對著這排油桐,相距僅百把米,從第一朵桐花初露到整樹盛開,是最先賞花者。每年春末夏初樹頭已落下百花爭艷的帷幕,我們則靜候桐花到來。春風吹過,桐樹枝頭冒出淺黃色的心形嫩葉,悄悄跟出一顆顆花蕾。隨氣溫升高,葉子深綠,花蕾次第開放。一朵朵像小喇叭似的桐花,花瓣潔白,花萼淡紅,花蕾粉黃,一簇簇、一團團、一樹樹,縱情怒放,如云若霞似煙如霧,開得絢麗爛漫、恣肆汪洋。站在遠處看,簇簇白色花朵如波濤翻涌。桐花隨風搖曳似浪花蕩漾,大有梧桐引鳳凰的大氣仙意之美,人們為它的氣勢所震撼。若在當今絕對是鄉村旅游觀光的打卡之處。 桐花香味不濃,淡淡的,但上千棵桐樹叢連成林海,花香就濃了。隨風飄來,遠遠能聞到縷縷清香,沁人心脾。 俗語說:“家有千桐,永世不窮。”那年代,千桐之家難有,但村有桐花,飄香各家。盛夏之際桐葉已成形,有蒲扇大小。桐樹像一把把巨傘撐開,層層疊疊的桐葉將中間人行道遮蓋,形成長長的綠蔭大道。附近勞作的人們累了,會來這小憩。閑躺在桐樹下,或坐倚在桐樹旁,手執大桐葉輕搖慢扇,閉目養神,悠閑愜意如入仙境。這條郁郁蔥蔥的油桐長廊遠近聞名,吸引無數路人來這歇腳。砍柴的,趕集的,走親戚的,做買賣的,想起這條林蔭大道,心里涼爽爽,甘于忍受烈日酷暑,長途跋涉,舍近求遠來到這里享下桐林蔭涼。婦女們心靈手巧,將寬大桐葉洗凈,用來包玉米、裹豆粑、蒸米糕。揭開蒸籠,清香撲鼻,色澤金黃,令人垂涎欲滴。孩子們喜歡摘下桐葉蓋在頭上當草帽或當扇子。那時家家戶戶都養耕牛,為保護這片油桐,村民訂了公約:不準來這放牛、拴牛、撿柴火。那時村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關心集體,就像這桐花一樣純潔無瑕。 秋近闌珊,桐果由青變紅變紫,滿樹桐果圓潤飽滿,像山竹、像核桃,外殼堅硬。采摘桐果由隊里統一組織,大家挑上籮筐帶上竹竿來此,一路排開分組進行,每組兩三人。村子不大,僅20來戶,勞力不多。力氣大的男人用竹竿敲打桐果,打不下來的則用綁有鐮刀的竹竿連鉤帶割。有人干脆爬上樹,兩腿立于枝杈間,單手采摘用力搖。調皮的先貓在樹杈上假裝選位,然后趁專心撿桐果的婦女不注意猛力搖動,桐果掉落到她們身上哇哇直叫。婦女們不甘示弱,操起竹竿反擊,在樹杈縫間去捅敲那些調皮鬼,追得他們像猴子在樹杈上跳來跳去。大家哈哈大笑。大家在輕松愉快中采摘完,帶著豐收的喜悅收工。社員們剝除桐果外殼后取出果仁,賣到供銷社,換回桐油分給每家每戶,剩余收入歸集體,年終再分配。 那時,家家戶戶都用桐油漆刷籮筐、斗笠、木桶、木盆等竹木制品。一次,隊里采收完后,弟弟來到這片桐樹下打豬草,在溝坎渠邊草叢里撿到遺落的桐果,他高興地背著撿來的半簍桐果回到家里,滿以為會得到家人的褒獎,還可換些零錢,買橡皮擦、作業本。那知父母立馬拉下臉:“這是集體的桐果,一個都不能要。”責令他立即送交生產隊。我們從小就懂得這排油桐樹可賞花、納涼、玩耍,但不能私自摘撿一個桐果。 這片遠離喧囂、安居鄉野的油桐樹,當時在村民心目中是神圣又可親的。它是小村的地標,也是村民引為自豪的名片。這條綠色長廊,就像一位身著長長紗裙的圣潔少女,對其不能有雜念;又像神圣的清涼地不可玷污!呵,故鄉的油桐花,您永遠根植在游子的心坎,花香四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