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友”突然在微博求助,稱因手機故障,提出幫忙墊付海淘訂單尾款,不料,付完款才發現“好友”竟是詐騙分子冒充。廈門市民李女士在對方“精準偽裝+情感操控+連環設套”的連環套路下,被騙走24899元。日前,廈門警方就近期出現的新騙術,發出相關預警。 4月底,李女士接到一條“好友”發來的微博消息,稱其手機掉水里,找維修人員維修時,維修人員又誤把其手機卡注銷,導致綁定的APP均無法登錄使用,只能用網頁版的微博給她留言。隨后,對方又表示自己之前在亞馬遜海淘平臺預訂了一個迪奧的包包,已付了4000元定金,按照平臺規定當天是付尾款的日子,但手機現在還無法使用,她實在急得不行,只能求助于李女士。 由于李女士經常與好友在微博上留言互動,便不疑有他,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很快,對方發來一個在線“客服”的聯系二維碼,讓李女士幫忙詢問訂單是否還在。掃碼添加后,“客服”告知李女士,其“好友”預訂的包包是限時搶購款,在享受完優惠折扣后為28899元,扣除此前支付的4000元定金,還需要支付24899元尾款。而在“客服”發來的支付頁面上,顯示有微信、支付寶、花唄及網銀等支付方式,但好巧不巧的是“網銀支付通道正在維護中”,而剩下的支付方式都需要登錄手機APP才能操作。 一開始,考慮到一下子要支付這么多錢,李女士有些猶豫,并跟“客服”反復詢問是否可以延遲支付。“客服”表示,這是限時搶購的商品,如果要申請訂單延時,需要先支付10000元。這時,“好友”又發來一張截圖,并留言:“我用網頁版網銀給你轉了24899元,干脆幫我把尾款結了。” 李女士趕緊查看了自己的銀行賬戶,卻一直沒顯示到賬。對此,“好友”解釋自己“網頁版網銀比較少用,不小心誤設置成24小時延遲到賬了。”就這樣,李女士沒有再進行求證,便幫忙支付了剩余尾款24899元。直到第二天,李女士還是沒收到轉賬,意識到不對勁,她趕緊給好友打電話才發現被騙了。李女士再次打開微博才發現,給她發消息的騙子冒充好友的微博名和昵稱,實則賬號與好友毫不相干,而再次給對方發消息時,對方早已失聯,李女士遂報警求助。 “李女士遭遇的騙局體現了‘精準偽裝+情感操控+連環設套’的騙術特點。”據廈門市反詐中心民警分析,此類騙局中,詐騙分子先通過精準復刻受害人親友的微博名稱、頭像,降低受害人警惕性。隨后,以“手機故障無法支付”這一常見且具有緊迫性的情境切入,迅速營造出需要緊急援助的氛圍,迫使受害人無暇深入核實。在誘導轉賬環節,詐騙分子精心設計支付障礙:一方面以“限時搶購”“定金不退” 制造恐慌情緒,另一方面刻意關閉網銀等可實時查驗資金流向的支付渠道,僅保留需依賴手機 APP 操作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人為阻斷了受害人對資金的安全管控。當受害人產生猶豫時,詐騙分子又通過偽造轉賬截圖、編造延遲到賬理由,利用“幫好友避免損失”的道德壓力和“資金即將到賬”的信任心理,誘使受害人先行墊付巨額款項。 廈門警方提醒廣大市民,遇親友線上借款、要求代購墊付資金或其他金錢往來需求時,務必通過電話、視頻等多渠道交叉核實身份,警惕“限時”“延遲到賬”等話術陷阱,避免因情感裹挾陷入詐騙圈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