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要管我了!”在省建新醫院的會見室內,病犯王某對著母親大聲吼道,隨即掛斷了電話。這不是王某第一次在會見中與母親發生沖突。民警將一切看在眼里,并未直接出言教育,而是將他帶到談話室:“試試這個。”當舒緩的旋律流淌進耳朵,王某緩緩閉上了眼睛,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 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實驗”,拉開了省建新醫院音樂療法矯治模式的序幕。在這里,民警既是執法者,也是心理咨詢師,更是把音樂變成“藥方”的“特殊醫生”。 “王某是血透病犯,入監即入院,常以‘反正我有病,你們又能拿我怎么樣’的態度,消極改造。”管教民警小江回憶道。表現散漫、服從性差、社會不良習氣重……讓王某成為民警日常管理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病犯。 針對王某,民警堅持從基礎抓起。白天時間被各項檢查和治療填滿,民警就重點對他進行夜間思想教育,耐心講清住院病犯行為規范和違規后果等規定。此外,民警也為王某制定行為“打卡計劃”,每天完成整理內務、按時服藥等基礎任務,每周總結表現對其進行點評,提出新的目標,點滴積累進步。久而久之,王某的行為習慣開始改變,偶爾還會提醒同改,改正不良習慣。 在打好規矩基礎的同時,民警發現王某的暴躁和失眠成了他改造的“攔路虎”。 “對自己病情的擔憂,他的焦慮很容易轉變為對他人的暴躁,于是,我們打算試試‘音樂療法’。一開始他根本不信,覺得聽音樂能有什么用。”每天晚上,民警會專門播放20分鐘音頻文件,營造放松環境,安排病犯齊做睡眠操。 在旋律中學會平靜,便邁出了行為矯治的第一步。音樂療法初見成效后,民警小莊開始嘗試讓王某進行情緒管理。“吸氣4秒,屏住4秒,呼氣6秒,好再來一次……”每次王某產生大的情緒波動,民警便讓他先做深呼吸,為其“緊急剎車”,并教育引導王某用“報告民警”代替動手打架。同時,通過查閱王某的“改造周記錄本”以及觀察他日常改造情況,與其針對性談心談話,漸漸地,王某的心態發生了改變。 “在之前的會見中,他們母子關系很緊張,王某習慣性地想要母親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如果母親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他就會大吼大叫,甚至提前掛斷電話結束會見。”因此,民警啟動親情關系修復計劃,引導王某反思其與母親的溝通模式,幫助其理解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她不懂我,現在我會問‘媽,你怎么想的’,而不是發脾氣。”在民警的教育下,王某終于意識到,發脾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同時,民警引導王某書寫家信。在信中,王某表達了對自己犯罪行為的懺悔,以及對家人的思念。他的首封家書僅半頁紙,卻讓他的母親反復看了許久。 在省建新醫院,改變從來不是什么奇跡,即使是最暴躁的心靈,也能被溫柔的力量撫平。它是民警一遍遍教育的耐心,是音樂療法課程設計的用心,更是規矩與溫情的交織。王某的故事不是個例,在血透室、病房、監舍里,改變一直在悄然發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