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福建共有68人受到表彰。其中,福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四大隊教導員何士濤、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蓮前派出所副所長季東旭光榮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 何士濤:與犬共舞的刑警人生 □本報記者 林珊 過去的22年來,是福州警犬技術高速發展的22年,分管警犬隊工作的福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四大隊教導員何士濤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同時也是“不怕苦、不怕臟、不怕難”的福州警犬隊精神的傳承者。他用不服輸的勁頭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公安事業中雕琢出屬于自己的傳奇。 初心如炬: 從愛犬少年到警犬尖兵 何士濤與警犬的緣分,早在童年就埋下了種子。老家院子里養的大狗,是他兒時最親密的伙伴之一,一人一犬在家鄉小道上奔跑的時光,讓他對犬類的忠誠與靈性產生天然的親近。 高考填報志愿時,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犬技術專業的名字像磁鐵般吸引了他——“這就是我要走的路!”這個從小就愛琢磨犬的習性的少年,毫不猶豫地報考了這個專業。 這份孤注一擲的勇氣,初顯他性格中敢想敢為、目標明確的特質。 在校期間,何士濤把對犬的熱愛轉化為系統的專業鉆研,別人眼中枯燥的訓練課程,他卻樂在其中,總是能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不斷探索出更有效的訓練方法。直至畢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何士濤在訓練警犬(福州市公安局供圖) 2006年,工作剛滿3年的何士濤迎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挑戰,也是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犬之一——一只叫布布的英國可卡犬。這是一只被棄養的寵物犬,性格散漫,服從性低,且并非常規的警犬,沒有多少訓練經驗可供借鑒,不少人都斷定:“這種犬不可能成為警犬。” 何士濤卻抱有希望,他每天早出晚歸,從“坐”“臥”等基礎指令開始,一個動作重復上千次。最終,布布不僅通過警犬考核,更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安保大放異彩:以全部滿分的成績完成開幕式前強化訓練的所有考核,以“零失誤”完成搜爆任務,讓人刮目相看。 “別人說不可能,我偏要試試可能在哪里。”說起這段經歷時,何士濤的眼中仍閃爍著少年般的倔強。 這種執著一直貫穿他整個職業生涯。2009年全國警犬技術比賽中,當他目睹一只反應敏捷的警犬誤將干擾物當作毒品示警時,這個并非發生在自己訓導犬身上的插曲,卻讓他思索了5年。“它的反應這么好,為什么會錯了呢?是氣味混淆,還是訓導員指令有漏洞?”一有空他就反復推演,一有合適的機會就向人討教,直至2014年親自部署搜毒科目的比賽時,他終于找到問題根源,解開心中的“結”。 匠心淬煉: 在創新與傳承中雕琢技藝 自2015年擔任警犬隊負責人起,何士濤的肩上多了份傳承的責任,但他對技術的追求從未停止。 “現在的案件偵破手段愈發多樣與成熟,需要用到警犬的必然是疑難復雜的案件,或者是案件偵破環境、抓捕環境極為糟糕的情況。”何士濤介紹。 針對福州地形三面環山,常有犯罪嫌疑人逃到深山,大大增加搜捕難度的難題,近年來,何士濤提出使用無人機空中搜查、熱成像設備據高點排查、警犬重點抓捕的“三位一體”搜捕模式,并應用于實戰中。同時,根據福州警犬使用的變化,他還創新提出“高條件訓練,低條件使用”“針對警犬現場出現的問題,單獨訓練逐一擊破”等理念,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確保用則能戰,戰則起效。 何士濤給隊員傳授經驗 (福州市公安局供圖) 何士濤的極致追求,還體現在工作中的每個細節。“每次帶犬去比賽途中路過高速服務區休息,別人可能在意的是服務區的休息環境,但他關注的卻是草坪怎么樣。”福州警犬隊隊長鄭偉笑著說道,“看到草坪不錯,他就會停下訓犬。” 何士濤自己這么做,也這么要求隊里的民警。“有時候他沒有同行,也會要求我們將訓練的過程拍攝下來發給他,他會逐一點評。”2021年參加工作的訓導員丁祥鋒說道。 “警犬訓導是一個經驗性很強的社會實踐科目,我們需要這樣的總結與傳承。”何士濤說道。不管多忙,他每周都堅持查看隊里每位帶犬訓導員的訓練日志,附上點評,通過持續復盤分析,幫助隊員解決實際問題。 使命不怠: 于挑戰極限中再啟新程 警犬訓導工作的艱苦常人難以想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整天一身毛;烈日下曬傷、訓練時摔傷、被警犬咬傷,是家常便飯。從事警犬訓導工作至今,何士濤就曾被警犬咬傷5次,留下傷疤3處。 但在何士濤看來,比身體傷痛更具挑戰的,是根據犬只個體差異不斷調整訓練方案的“推倒重建”過程,這需要極大的耐心。 5月6日,剛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不過幾天的何士濤做出了一個讓不少人意外的決定——領回了一只犬,親自帶犬訓練追蹤科目。 追蹤是目前警犬訓導里最難的科目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福州警犬隊的追蹤科目始終走在前列,但何士濤卻始終追求更高標準:“若將目標設為‘完美’,或許只能達到‘優秀’;但若滿足于‘合格’,最終只會淪為‘一般’,我們必須永遠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 讓何士濤下定決心重新披掛上陣的,是今年2月的一起案件:當時,犯罪嫌疑人逃離現場后失去蹤跡,警犬從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現的地方開始搜尋。然而,距離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現已經過去了八九個小時,警犬最終沒能找到蹤跡。幾天后,犯罪嫌疑人在距離其最后出現地不過百米的地方被找到。“不過百米,但我們的警犬沒有找到。”這件事讓何士濤深感挫敗,但也激發了他的斗志,“警犬技術沒有終點,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何士濤的故事,是人與犬的共舞傳奇,更是一位刑警對職業的極致熱愛。他用22年的時光證明:當熱愛與責任交織,當匠心與執著相遇,再平凡的崗位也能雕琢出不平凡的人生。在警犬此起彼伏的吠聲中,他的身影依然堅定——那是“無言戰友”的忠誠,也是一位刑警對職業使命的無悔堅守。 季東旭:始終扎根在群眾身邊 □本報記者 葉蔚蓉 從黑龍江哈爾濱到福建廈門,地圖上的3000公里是他追尋夢想的距離。從福建最偏遠的列嶼邊防所到全國模范公安單位,從社區警務隊隊長到派出所副所長,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蓮前派出所副所長季東旭扎根基層16年,就像一枚螺絲釘,釘在每個需要他的崗位上。 因工作成績突出,季東旭榮立個人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獲評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福建省“優秀政法干警”、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并光榮當選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 創新路上的“探索者” 走進季東旭的辦公室,他的工位永遠整整齊齊。按順序擺放的文件盒、干凈的電腦桌面,連不常拉開的抽屜都收拾得一塵不染。這樣整齊的辦公室,背后藏著季東旭最真實的樣子——認真、嚴謹。 2023年8月,季東旭到蓮前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分管社區和安保工作。面對復雜繁重的社區治安管理任務,季東旭作為全市首批兼任社區的綜治副書記,依托“近鄰”黨建機制,牽頭組建15支、共1.6萬余名群眾參與的“蓮心好厝邊”平安志愿者隊伍,推動社區黨務、政務、警務緊密融合、同格運作,有效增強基層治理合力。 季東旭在會展中心查看安保情況(廈門市公安局供圖) 2024年8月,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蓮前派出所在東坪山生態公園設立東坪山生態警務工作點,將警務工作“搬”進山里,“搬”到村民家門口。不過,由于轄區面積大、步行道多,民警接到報警求助時,往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精準找到報警人的準確位置。 為解決這個問題,季東旭聯系多部門,在景區內每隔50米就設置一個“智慧燈桿”,將一鍵報警、客流監測等功能整合到一起,游客遇上突發情況,只要按下求助按鈕,就能幫助民警準確定位、快速出警。 針對轄區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易發多發態勢,季東旭牽頭發起“蓮心大走訪”活動,以118個物業小區為“點”、36家學校單位為“線”、梳理出易受騙人群為“面”,聯合多元共治力量,開展精準宣傳,引導群眾提高識騙防騙能力,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反詐氛圍。 破案路上的“沖鋒劍” 從警以來,季東旭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始終堅守在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第一線,守護轄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2年初,季東旭帶隊抓捕犯罪嫌疑人,到達現場后,他第一個沖進犯罪窩點抓捕犯罪嫌疑人。任務完成后,季東旭的腳部劇烈疼痛,低頭一看,才發現整個鞋襪都已被鮮血浸濕。隨后,季東旭被同事抬上擔架,送往醫院。 原來,在沖進犯罪窩點時,季東旭的腳部跟腱不慎被現場的玻璃劃斷,傷口處骨頭清晰可見,即便送醫及時,也需要靜養一段時間。“當時只想著抓捕犯罪嫌疑人,就沒顧得上其他。”季東旭回憶說,“工作這么多年,難免會有些小傷小病,但真沒想到自己這次傷得這么重。” 雖然臥病在床,但季東旭仍放心不下工作,時不時就會過問重要案件進展和社區治安情況。腳傷剛恢復不到一個月,他便申請歸隊,工作勁頭一分不減、工作標準一點不降,積極投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中。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一結束,季東旭即刻啟程返回派出所,投入“五一”假期的安全保衛工作中。 蓮前派出所是廈門島內轄區面積最大、人員密集場所最多、安保任務最重的派出所。近年來,舉世矚目的9·8“金鑰匙”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田徑金牌賽事廈門馬拉松賽等盛會都在蓮前派出所轄區舉行,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每一場安保都是一次考驗。季東旭把“精細安保”的理念貫穿安保工作全過程,牽頭對每一場展會分階段制定安保方案,依托科技手段探索完善“智慧安保”新模式,分區分時開展治安清查,層層過濾消除安全隱患。 為民路上的“實干家” “師父常跟我說,要做好社區民警,一定要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提起季東旭,蓮前派出所社區民警趙昱直言,“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僅是本領,更多的是愛民為民的精神。” 季東旭的工作熱情,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一次,趙昱將轄區一起情感糾紛的當事人請到派出所調解,缺乏經驗的他調解起來并不順利。作為師父的季東旭馬上當起“輔助”,三言兩語間就抓住突破口,成功化解糾紛。事后,季東旭還耐心地與趙昱復盤調解過程,傳授調解經驗。 季東旭到社區宣傳反詐知識(廈門市公安局供圖) 正是有季東旭這樣優秀的師父,才有了新一代民警的茁壯成長。2024年5月,趙昱不顧個人安危,四進四出火場,緊急疏散27名群眾,獲得全網點贊。 在組建東坪山智慧生態警務站期間,季東旭帶著趙昱一次又一次上山,走訪山間民宿,模擬游客路線,用游客的思維去思考警務站功能建設。考慮到游客可能會遺失證件,還在警務站申請e政務便民服務機,東坪山上有了自己的15分鐘便民圈。 為民的概念很大,季東旭的舉措卻很細,雖然他已不再擔任社區民警,但還是改不了“老習慣”:到社區走訪時依舊隨身攜帶裝有急救藥品、隔音墊等小物件的公務“百寶箱”,依法依規處置常見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 16年里,季東旭待過9個基層所隊,當過社區民警,也做過案審隊員,在派出所這個離群眾最近的地方,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群眾,處理著數不清的瑣碎小事,“辦好每一件小事,溫暖每一顆民心”就是他守護平安的承諾。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