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西“楓”景別樣紅 ——龍巖市“三步走”探索工會維權服務新路徑 近年來,在閩西紅土地上,龍巖市總工會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通過市縣聯動搭框架、基層服務強輻射、數字賦能提質效的“三步走”戰略,探索出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工會維權服務新路徑。2023年以來,龍巖市工會系統累計化解勞動爭議案件1700余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辦結率100%,交出了一份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的閩西答卷。 打造中樞 構建法律服務“新高地” 位于龍巖市工人文化宮內的職工服務中心,這里被稱為龍巖市工會系統勞動糾紛化解的“中樞大腦”。中心集法律咨詢、爭議調解、仲裁銜接、訴訟支持、心理疏導五大功能于一體,配備“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勞動爭議仲裁派駐庭”“勞動法庭巡回點”,形成“一站式”法律服務閉環。 2025年2月,龍巖市某快遞公司因經營不善,出現集體欠薪情況,職工中心發現隱患后,及時與園區工會負責人、職工群眾了解情況,并指派工會法律援助律師團隊第一時間前往公司進行協商協調。與此同時,中心牽頭協同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門開展欠薪情況處理研討會,著力解決欠薪事宜。前后耗時5天,就為30名職工追回欠薪,有效避免了群體性事件發生。 “市級中心既要當‘急診室’,更要作‘預防科’。”龍巖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級職工服務中心設立勞動爭議源頭治理協同中心,協同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等履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司法監督等職責,由公益律師、金牌調解員、司法工作者、工會干部等270人組成法律服務“幫幫團”,通過志愿服務+購買服務方式,使勞動爭議調解在早期、化解在局部、解決在萌芽狀態。 建設基地 形成園區治理“主陣地” 在武平縣工業園區,占地238平方米的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顯得格外醒目。如今,這個集職工法援室、調解工作室、勞動仲裁庭、勞動法庭于一體的“兩室兩庭”綜合體,高效、便捷地為園區80多家企業、3700名職工提供普法教育、勞動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勞動仲裁、司法裁決等一條龍服務,已然成為解決園區勞動糾紛的“起點站”和“終點站”。 2023年9月24日,93名職工焦急地來到武平工業園區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尋求幫助。“已經3個月沒發工資了,現在公司也破產了,復工復產無望,我們現在只想拿回工資!”工作人員了解得知,這93名職工都是武平縣某電路有限公司的職工,該公司因經營不善,宣告破產,拖欠93名職工7-9月份工資,職工們多次向老板催要未果,心急如焚,情緒激動。 武平工業園區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立即對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并聯合人社局調解員聯系企業方溝通協調。經工會、人社、法院多方協調聯動,決定開通綠色服務通道,按工會調解—人社仲裁—法院執行“三步走”快速程序辦理,把拖欠工資列入拍賣資金先行支付范疇。2023年9月26日,基地召集雙方當事人開展調解工作,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該公司應于2023年9月27日前支付所欠工資1265052元。因企業方無力支付,職工立即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將凍結公司拍賣所獲資金,先行用于支付工人工資。 自2021年4月30日投入使用以來,武平縣工業園區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已成功調解勞資糾紛62件,涉及金額1642萬元,矛盾糾紛發生率同比下降43%,該園區獲評“2021年度福建省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 2020年起,龍巖市總工會按照省總工會部署,在全市11家工業園區建成“園區楓橋”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其中6家獲評省級優秀(示范)基地。 “過去職工維權要跑多個部門,現在走進一扇門就能解決問題。”龍巖市總工會負責人介紹,龍巖市在“工會+法院、司法行政、人社”勞動糾紛全流程調處的基礎上,增加信訪、公安、園區管委會等部門力量,形成“4+N”工作格局,制定職工“維權線路圖”,實施繁簡分流“二步分解法”和勞動糾紛“三級響應”分級處理機制,將勞動爭議案件調解辦結時長壓縮30%以上,極大地幫助職工節約維權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各級工會依托“園區楓橋”機制累計發放《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86份、《意見書》8份,化解矛盾糾紛530余件,為職工挽回損失金額約3900萬元。 基層輻射 織密鎮街服務“微網格” “我們都收到之前被拖欠的工資了,血汗錢有了著落,終于安心了。工會真是我們的‘娘家人’!”龍巖市某服裝公司職工王女士在電話回訪中激動地對長汀縣總工會工作人員表示。王女士的感慨道出基層陣地的實效。 2024年,長汀縣總工會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時發現龍巖市一服裝公司存在欠薪問題,該企業方因資金鏈斷裂確無能力付清工人工資,職工方要求盡快取得欠薪,雙方無法達成和解。長汀縣總工會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依托“驛站楓橋”維權服務機制,第一時間為職工開具法律援助函并指派免費援助律師,安撫職工情緒,協同縣人社局、檢察院、司法局、法院等部門,快速啟動“調解—仲裁—訴訟—執行”快捷程序,共同處置該企業欠薪問題,最終順利為139名職工解決欠薪訴求。 龍巖市總工會依托工會驛站“10分鐘工會服務圈”,在全國首創“驛站楓橋”一體化暖“新”維權服務機制,為勞動者尤其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精準、快捷、全流程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驛站楓橋”站點225家,基本實現市、縣、鄉鎮三級全覆蓋。 此外,龍巖市強化“工會+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人社”等17家部門聯動,建立“驛站簡易調解、基地快速調處、勞動法庭(仲裁庭)便捷審理、重大案件聯動調處”四項機制,為勞動領域尤其是新就業形態領域的勞動糾紛構建預、調、裁、訴、執全流程服務體系。機制運行以來,累計受理法律咨詢2000余人次,成功調解勞動糾紛1000余件,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交通事故矛盾糾紛2400余起、涉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3000余名,辦理仲裁、訴訟等案件200余起,案件化解平均周期從原來的90天縮至28天。 數字賦能 架設法律服務“快車道” 據了解,龍巖市線下工會驛站全部納入“龍巖工運”微信公眾號和“龍巖工會e家人”智慧平臺電子地圖,實現“1公里”半徑、“10分鐘”可達的工會法律服務,打通聯系和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從‘腳板走訪’到‘數據跑路’,我們實現了服務的迭代升級。”龍巖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龍巖市總工會自主研發的“龍巖工會e家人”智慧平臺,開設法律服務模塊,進駐線上服務律師團,開通“一鍵求助”服務熱線,為職工群眾提供站點導航以及線上普法、咨詢、調解等多種功能。線上無法解決的,引導職工至職工服務中心、園區楓橋、驛站楓橋等陣地提供相關服務。 此外,“驛站楓橋”積極搭載“交管12123”等平臺,當勞動者遇到交通事故時,引導勞動者通過平臺與接警人員即時視頻通信,通過“云端會面”,遠程完成輕微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取證、撤離和認定,實現交通事故快捷處理,大大縮減處理周期,真正用數字賦能暖“新”。 從園區基地的實體化架構,到鎮街驛站的網格化延伸,再到云端平臺的智能化躍升,龍巖市總工會的實踐,既傳承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楓橋精髓,又注入了新時代的治理智慧,恰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閩西紅土地上的最佳詮釋。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