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凌晨3點的惠安縣公安局刑警辦公室內,青年民警劉思豪正對著師父批注的結案報告仔細修改。墻上時鐘嘀嗒,映照著這名年輕警員專注的面龐。“從前以為破案僅憑一腔熱血,如今才深知匠心的重要。” 他的感慨,正是惠安縣公安局“青藍工程”育人實效的生動縮影。自2024年起,惠安縣公安局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實施青年民警培育“青藍工程”,以“精準畫像 + 實戰淬煉 + 賽道競跑”模式,助力63名新警加速成長。如今,青年民警們在各自的工作戰線上勇挑重擔、屢創佳績。 在惠安縣公安局的檔案柜中,整齊擺放著63份青年民警“成長畫像”,每一份都詳細標注著民警個人的能力坐標。“洪鴻權擅長數據分析,但群眾工作需提升”“吳子鈺事故處理規范,但臨場應變需加強”……這些看似簡短的批注,實則是師父們在無數次案件討論、實戰指導中,用經驗與心血凝結的觀察。他們用一筆一畫勾勒出青年民警的能力圖譜,再據此量身定制成長計劃。 惠安縣公安局在全局推行“一對一”師徒帶教機制,圍繞執法辦案、群眾工作等7大類短板,精心開設“補鈣課堂”。通過深入的履歷分析、持續的崗位跟蹤以及全面的評價,動態校準培養方向。入警時被標記“執法程序意識不足”“審訊技巧單一”的治安大隊民警洪鴻權,經過半年定向培養,其主辦的一起重大案件被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這種精準施策產生了強大的裂變效應,助力青年民警在成長道路上快速前行 。 翻開惠安交警大隊民警吳子鈺的“成長筆記本”,扉頁上師父黃宏的贈言“處理事故不僅是定責,更是解心結”力透紙背。今年3月,在偵破一起致人重傷的逃逸事故時,吳子鈺連續72小時緊盯屏幕,反復查看3000多個監控視頻,這些視頻總容量達500G。他要在海量畫面中捕捉關鍵線索,最終通過一塊脫落的保險杠碎片成功鎖定嫌疑人。 “師父教我的那些抽絲剝繭、循跡追蹤的方法,這次全用上了!”正是師父傾囊相授的實戰技法,讓他在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業務知識競賽活動中斬獲一等獎。 在刑偵大隊,師父陳軍給徒弟劉思豪定下“鐵規矩”:每起案件必須繪制思維導圖。2024年7月,在偵辦一起詐騙案時,劉思豪把師父教的 “順藤摸瓜、層層拆解” 的功夫全使了出來——從海量信息里篩出關鍵節點,順著若隱若現的脈絡深挖。師父更是連夜帶著他推敲方案,把每個環節都打磨得嚴絲合縫。劉思豪感慨道:“就像解方程式,師父教我找到關鍵變量。” 該案最終發起全國集群戰役,成功抓獲41名犯罪嫌疑人。師徒之間在實戰中的緊密配合與經驗傳承,讓青年民警在案件辦理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真正實現淬火成鋼。 “左懸停,右規避,鎖定目標!”在全市警用無人機比武現場,惠安崇武派出所民警歐煒宏的操作屏上,無人機如獵鷹般穿透模擬濃霧,精準定位“嫌疑人”位置。這個入警時連無人機都沒碰過的小伙子,在2024年全市公安機關“警航飛手”人才戰隊比武競賽中,與另外一名青年民警陳嶸合作,在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超視距偵查科目中勇奪第一名。 惠安縣公安局建立“優秀、良好、一般”三級評價體系,將比武成績、辦案質效與職級晉升直接掛鉤,為青年民警搭建了公平競爭的賽道。自2024以來,93人次青年民警憑借出色表現榮獲表彰,其中超半數成長為各單位主力軍和業務骨干。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青年民警們錨定目標、比學趕超,在打擊犯罪、應急處突、科技強警等領域競相突破,不斷刷新成長“進度條” 。 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這身警服的傳承,就在這一案一卷、一言一語之間悄然延續。惠安公安縣公安局“青藍工程”通過解放思想、創新培育模式,讓青年尖兵在實戰中成長,在競爭中進步,為公安事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推動公安工作不斷邁向新臺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