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心”出發 護“未”成長 ——泉州兩級法院“法律護航+心理賦能”雙重守護“少年的你” 清晨6點,當許多人還在睡夢中,高三在讀的小張已在書桌前翻開復習資料。這個曾經因卷入電信詐騙案而迷茫的少年,正以全新的面貌備戰高考。 2023年暑假,為獲取零花錢,小張在明知他人從事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情況下,提供手機卡等設備,通過“手機口對手機口”的方式幫助上線與被害人直接聯系實施電信詐騙。 案件移送至惠安法院后,承辦法官通過審前社會調查了解到,被告人小張家庭經濟情況一般。小張父母表示,小張在家中較為乖巧,能夠體諒父母工作之艱辛。由于小張父母文化程度較低,缺少家庭正面教育引導和溝通,小張未得到充分的關愛及系統的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較弱,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對社會認知不足,在家庭無法或者未滿足其金錢渴望時,一念之差鋌而走險,非法獲取錢財用于消費,從而觸犯法律。 法院經審理認為,小張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具有坦白、主動退出違法所得、自愿認罪認罰等法定從寬情節,結合其在校學生身份、犯罪情節較輕等實際情況,依法對其判處緩刑,并在庭后對小張的家長發出《督促監護令》《家庭教育指導令》,督促家長正確履行監護職責。 案件結束,幫扶還在繼續。法院將該案全部案卷材料與電子檔案信息進行封存,幫助小張放下心理包袱。 緩刑考驗期內,承辦法官為涉罪未成年人小張提供定向幫扶,社工及時發現和挖掘小張身上向好向善的閃光點和自立自強的愿望,鏈接學校資源,積極傳遞司法關懷。持續案件跟蹤回訪,及時了解思想動態,幫助小張悔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 考慮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面對司法機關情緒易波動,承辦法官還為小張聯系心理咨詢師,通過專業的心理介入,使小張情緒逐漸穩定,積極配合社區矯正。 在法官、社工、心理咨詢師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小張最終重回正軌,學業也穩步提升。 這是泉州法院以“法律護航+心理賦能”雙重守護為迷途少年按下人生“重啟鍵”的一個生動縮影。 一直以來,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泉州法院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施行“干預——矯治——回歸”全鏈條幫教救助司法舉措,積極引導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使其重新融入社會、走向新的人生。 面對少年審判實踐中呈現出部分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創傷明顯的特征,泉州中院創新“泉心護”心理觀護機制,通過特聘心理觀護師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心理測評,科學評估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實現心理干預、疏導、矯正“分層分級”的全方位心理觀護救助,為法院全面履行少年家事審判職能及延伸司法服務提供專業支持及審理參考。通過構建系統的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預矯治體系,有效降低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壓力和后期損害,修復致害人或被害人因犯罪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切實有效地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合法權益。 5月16日,泉州中院在“泉心護”家庭教育指導暨心理觀護中心開展“泉心”賦能、“護未”繪夢心理團輔活動。在泉州中院特邀心理咨詢師、泉州市光明之城青少年事務社工發展中心宋洪彥老師的帶領下,來自泉州中院、豐澤法院、惠安法院、安溪法院的少年審判法官與兩級法院部分判決適用緩刑需要賦能幫教的未成年人一起通過音樂、游戲、繪畫等方式打開心靈壁壘,自我賦能開啟智慧。 “運用音樂、游戲、繪畫等藝術化的工作方法,通過非語言的表達呈現內心傷痛,能幫助未成年人擺脫困擾,盡快融入正常健康的生活。”宋洪彥介紹。 從被動審判到主動治理,泉州法院通過司法與社會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從懲治犯罪向修復家庭關系、預防再犯風險的更高維度升級,實現“審理一案、挽救一人、修復一個家庭”的深層治理目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