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學的海洋中,散文往往以真摯的情感、優(yōu)美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著讀者閱讀。福建作家周而興創(chuàng)作的散文便是充滿這樣魅力的文學作品,讀后令人難以釋卷,沉醉其中。 周而興的散文敘述生動,語言富有詩意韻味。書中的文字具有獨特的語言質感,既保有山水散文的清逸之氣,又浸潤著生活散文的煙火之味。書中的文字,如山間清泉,自然流暢,又似陳年佳釀,韻味悠長。他運用細膩而生動的筆觸,將島嶼灘礁、山野田園的美景,生活的點滴,情感的波瀾,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在描寫海島自然風光時,周而興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與生動的擬人,使景物富有生命力。如《“天神”的守望》中,賦海灘上的天神石像予以人的行為和情感:“他晨觀旭陽出海、浪濤盈耳;暮伴孤星寒月、‘藍淚’流螢。讓人著迷,引人遐思。”“這遐思,穿越時間與空間。天神任憑狂風巨浪、烈日驟雨,不曾動搖。默默守望,閱盡了海壇滄桑而又生動的歷史場面?!笔故竦男蜗蟾吁r活、親切,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通天之門》這篇文章通過對通天門的描繪和相關傳說的講述,深入挖掘了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之間的聯系,展現了平潭當地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這篇文章真摯而細膩,充分展現了作者對通天門的向往、探秘過程中的渴望與期待,以及目睹奇景時的震撼與贊美。 作者以通天門的探訪經歷為線索,層層遞進,從初夏傍晚計劃探訪卻未成行,到立秋后再次前往,思路清晰連貫,讓讀者能夠很好地跟隨作者的足跡感受通天門的魅力。此外,文章運用了倒敘手法,開篇以問題引發(fā)讀者思考,吸引其注意力,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在表現手法上,文章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通天門的神奇與壯美,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比如,將通天門比作“直掛云帆濟滄?!钡姆?,形象地展現了其巍峨壯闊的氣勢。 文中結合傳說故事與民間神話,增添了通天門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蘊,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如文中提到的明代“十八學士”葬身通天門附近險灘的傳說,以及平潭民間關于各路神仙巡游海壇的神話,豐富了文章內容,讓讀者在欣賞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能領略到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 時空折疊的藝術在《通天之門》中展現得最為徹底,作者以海蝕地貌為敘事支點,撬動自然、文明、精神的三重門扉:作為“自然之門”的海蝕奇觀,作為“文明之門”的跨海工程,作為“精神之門”的哲學隱喻,三重意象在文本中形成互文共振。這種敘事策略使地理考察升華為文明反思,讓自然書寫承載起思想史的重量。通過對通天門的探訪,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情,同時也體現了對時代發(fā)展給海島帶來巨大變化的贊美。通過對通天門的描寫和對民間傳說的引用,體現了對自然與人文的敬畏之心,以及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欣喜之情,富有深刻的內涵和價值。 周而興的散文在自然景物描寫中,擅用通感修辭構建沉浸式體驗。如《海峽風吟》里直呼呼的海風經大橋擋風屏障“化作無形漣漪”,將科技介入轉化為詩意的變形記。又如《回家看看》中為母親選購老人手機的細節(jié),看似閑筆實則精妙,將孝道倫理轉化為具象的生活儀式。 從山海書寫到精神返鄉(xiāng),充滿哲思。周而興的散文多以山海生態(tài)作為核心意象,既是地理坐標又是精神原鄉(xiāng)。如在《海峽風吟》中,大海是“博大胸懷”的象征,潮汐的起伏對應著生命的律動;在《奇巖怪石覓仙蹤》里,奇巖怪石成為“無言的史書”,記錄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密碼。這些意象在《“天神”的守望》中達到形而上的高度,石像的守望姿態(tài)被賦予存在主義的哲學意味。 在海洋書寫的傳統范式中,周而興實現了突破性的美學突圍。他解構了“風”作為自然暴力的傳統象征,在《海峽風吟》中將其轉化為時空導體: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鋼索與遠古纜繩意象并置,使科技文明與海洋記憶形成超時空對話。這種轉化在《那抹翠綠》中達到巔峰,臺風過境后“稍顯稀疏的木麻黃依然佇立”的畫面,顛覆了傳統風暴敘事的悲劇框架,重構出堅韌的生態(tài)美學。 周而興的散文始終縈繞著深沉的哲學追問,《通天之門》將海島變遷史轉化為文明進化論的鮮活樣本。當作者站在山崖眺望風力發(fā)電的風車時,看到的不僅是科技奇跡,更是人類突破生存困境的精神覺醒。這種哲思在《“天神”的守望》中具象化為自然偉力與人文守望的辯證法,升華為對生命根源的終極叩問。 在山海生態(tài)書寫里,守護自然成為安頓靈魂的方式。周而興以山海為箋,風吟作歌,在地理書寫與哲學思辨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這些文字既是獻給故鄉(xiāng)的贊美詩,也是寫給時代的思辨錄,如同平潭島的潮汐,在讀者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