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戶籍窗口的方寸之間,藏著群眾生活的千頭萬緒。古田公安始終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指引,用跨越兩縣的檔案追溯、抽絲剝繭的身份核查,讓“黑戶”38年的村民重獲“身份”,讓困擾多年的雙重戶口難題迎刃而解。這些發生在戶籍窗口的暖心故事,正是古田公安的警民情。 1987年,阿吳(化名)從閩清縣桔林鄉后洋村嫁到古田縣水口鎮灣口村。由于當時戶籍意識淡薄,她未及時辦理戶口遷移手續,而原籍地家人誤以為其戶口已隨婚姻遷出,便注銷了她在桔林鄉的戶籍。就這樣,阿吳成了沒有戶口的“隱形人”。 “沒有戶口就無法辦理身份證,辦不了醫社保,看病不能報銷,連坐車買票都困難……”多年來,這個“心病”一直困擾著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直到2024年12月,阿吳的丈夫阿林(化名)遇到正在走訪中的水口派出所社區民警,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民警求助。 了解情況后,水口派出所立即啟動“兩縣三所協作聯防共建”警務機制,與桔林派出所組成聯合工作組,一組民警扎進檔案室,仔細翻閱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戶籍底冊、人口普查登記表、遷移證存根等歷史檔案,核對每一條信息,由于年代久遠,部分檔案紙張泛黃、字跡模糊,這給民警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另一組民警則深入后洋村,走訪阿吳的親友、鄰居及村委會工作人員,搜集阿吳曾在該村生活的證明。 歷時5個月,跨越兩縣的“尋證之旅”終于集齊關鍵材料,2025年5月,阿吳的戶口補錄成功,當她接過嶄新的戶口本和身份證時,紅著眼眶連聲道謝:“終于能辦醫保了,壓在心里的石頭落地了!” 5月21日上午,古田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接待室里,王先生送來一面印著“心系百姓暖人心 真情服務顯擔當”的錦旗。這面錦旗,是他遠在浙江紹興的哥哥張某某特意委托他送的。故事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4月的一天,城東派出所戶籍窗口的電話突然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張某某焦急的聲音:“警察同志,我的戶口好像有問題……”張某某告知民警,自己與古田縣城東街道轄區居民“王某某”存在雙重戶口,為自己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請求幫助。 經民警調查核實:當事人張某某1976年出生,其母早年在南平建陽為其申報戶籍,登記姓名“張某某”。后因母親再婚,張某某隨母遷至浙江省紹興生活。1988年,父親王某在古田縣城東街道申請落戶時,因家庭溝通不暢,不知張某某已在外省完成戶籍登記,遂以“王某某”姓名再次為其申報戶口,導致出現雙重戶籍。 為厘清這起跨越37年的戶籍歷史問題,民警開展細致調查:一方面協調建陽、紹興兩地公安機關,調取“張某某”原始落戶檔案及遷移記錄,核查該戶籍合法性;另一方面在古田戶籍檔案庫中追溯“王某某”戶口申報材料,梳理落戶審批流程。同時,多次與現居浙江的張某某電話溝通,結合家庭成員陳述,完整還原兩次戶籍申報的時間線與因果關系。 2025年5月,城東派出所民警在收集了相關資料,并按規定上報審批后,正式注銷古田城東戶籍系統中登記的“王某某”戶口,為其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雙重戶口問題。這面錦旗不僅是對民警工作的肯定,更見證了“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為民初心,正如城東派出所所長李維根在接待王先生時所說:“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