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檢察藍”到“文明紅” ——武平縣檢察院“全國文明單位”創建之路 武平,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孕育著開拓創新的改革精神。坐落于此的武平縣檢察院,以九度榮膺省級文明單位為起點,將“敢為人先、接力奮斗”的林改經驗融入檢察血脈,走出一條“黨建鑄魂、志愿聚力、文化潤檢、履職為民”的文明創建之路,為新時代檢察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能。 近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作出關于認定命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武平縣檢察院獲評“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黨建引領筑基 黨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和基石。武平縣檢察院積極組織黨員干警赴民主鄉高書村等地開展紅色教育,通過實地研學重溫革命歷史、感悟紅色精神,進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激發干事熱情。近年來,該院打造“紅土檢察·公正先鋒”黨建品牌,依托“向日葵”“公益衛士”“檢心橋”黨員工作室開展春蕾關愛、民生守護等6項為民行動,并與十方鎮三坊村、十方村等開展黨建聯建,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該院深化“四德”教育,創新“理論、紅色、模范、實踐”四個課堂。截至今年6月,已舉行學習研討100多次,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微黨課等活動120多場,舉辦道德講堂16次、先進典型學習20多場。 文化潤檢固本 “祖訓家訓,字字華章;先賢教誨,子孫不忘。”在永定客家家訓館,武平縣檢察院干警齊誦百年家訓,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家風建設的智慧養分。以訓促廉、以文化人,該院9名干警家庭分別榮獲省、市、縣三級“最美家庭”稱號。 武平縣檢察院堅持健康生活與網絡文明兩手抓,通過健康講座、公益廣告等傳播文明理念,其中,原創公益作品《舉手之勞,讓生活更美好》登上省級宣傳平臺,讓文明新風浸潤更多人。同時,該院創新打造“文明之花耀檢苑”文化品牌,升級文化教育館、法治長廊、“福文化園”、閱覽室、瑜伽室等陣地。依托全省“全民閱讀示范點”,近年來已舉辦讀書沙龍活動16場,開展健步走、素質拓展等全民健身活動20場,讓檢察文化成為文明創建的源頭活水。 志愿同行接力 “黨和政府心里頭還記掛著我們老人家!”平川街道七坊社區90歲老人鐘冬榮緊握志愿者的手激動地說。今年以來,武平縣檢察院積極響應“福暖武平”活動,為孤寡老人免費送餐、傳遞關愛,還將志愿服務融入日常,常態化組織開展環境整治、無償獻血、愛心募捐等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擦亮文明底色。 2024年,面對“6·16”特大暴雨災情,武平縣檢察院迅速組織100多人次參與救災,累計捐款2.5萬余元,以赤誠檢心詮釋檢察擔當。 在法治建設上,近年來,該院持續打造“檢i普法”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法治宣講。同時,延伸開展“春蕾向陽開,法治護成長”、圖書捐贈等公益行動,為十方公益圖書館捐贈書籍400多冊。目前,該院已開展法治宣講100多場,創作普法微視頻85期。憑借扎實的工作成效,武平縣檢察院被授予“全市普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為法治建設貢獻了堅實的檢察力量。 履職擔當彰效 “這筆賠償金,給了我們家新的希望!”當事人邱某某家屬含淚致謝。今年2月,在武平縣檢察院的不懈努力下,一起長達10年未結的執行案件得以圓滿解決,因一場車禍導致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邱某某終于拿到數十萬元賠償款,緩解了生活燃眉之急。 武平縣檢察院聚焦民生關切,打出法律監督“組合拳”,嚴查“生鮮燈”、散裝食品安全、飲水安全等市場亂象,消除窨井蓋、道路“釘子陣”等城市安全隱患;同時,織密特定群體保護網,2021年以來幫助農民工追回欠薪475萬元,為22個因案致困家庭落實司法救助43.5萬元,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 賡續奮斗,繼往開來。站在新的起點,武平縣檢察院將以“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為牽引,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單位”建設,讓梁野山下的“檢察藍”與“文明紅”交相輝映,為推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武平篇章貢獻更強力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