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共奏和諧曲 ——霞浦縣公安局積極探索警民共治新模式 霞浦地處閩東,山海相依,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當地耕海牧山的生活方式。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霞浦縣公安局積極探索警民共治新模式,將現代治理理念深深植入這片濱海水岸。 近年來,霞浦公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預防為主、化解在前,強化精準排查、多元化解、定期回訪,實現矛盾糾紛從“被動調處”向“主動預防”轉變,從“單一化解”向“綜合治理”轉變,從“末端處置”向“源頭防范”轉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村居)、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有效夯實了基層治理根基。 今年1至4月,該局共摸排各類矛盾糾紛259起,化解256起,化解率98%,流轉屬地政府部門42起。這不僅是寫在紙面上的成績,更是刻在群眾心坎上的滿意答卷。 防范在先 化解在前 “治未病”是醫者仁心,“防未然”是公安民警的擔當。如何下好轄區平安和諧的“先手棋”?霞浦公安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化解在前”的工作理念,將矛盾糾紛排查觸角延伸到村、精確到戶,將80%以上的警力下沉社區,充分發揮社區民警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聯合村干部、義警開展常態化走訪排查,重點排查婚戀感情、家庭鄰里、債務糾紛等。同時,對重復報警、歷史積怨、高頻接觸的矛盾糾紛進行重點關注,及時錄入“智慧警務”平臺,實行評估分析、分類管理。對“民轉刑”風險高的矛盾糾紛,及時向鄉鎮(街道)黨委政府預警,共同做好糾紛化解、教育穩控等工作,實現解決矛盾糾紛從“救火式”向“防火式”轉變。 1月8日,松港派出所民警在某小區開展“一標三實”信息采集時發現,一居民樓前聚集著一些人,現場氣氛緊張。民警走近后發現,兩名女子正在激烈爭吵,矛盾隨時可能升級。民警立即上前勸導,并了解事情經過。原來,林女士與王女士系鄰居,因林女士在家門口安裝監控,王女士認為其侵犯了她的隱私,多次要求林女士調整或者拆除,但均遭到拒絕。 當天,王女士就該問題再次與林女士協調,再次遭拒后,矛盾隨之爆發。詳細了解事情原委后,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立即介入調解,調解員從情理法三個維度深入分析矛盾焦點,經過半個小時的耐心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方案,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 從社區民警的日常走訪到智慧平臺的實時預警,從鄰里糾紛的即發即處到重大矛盾的專班攻堅,霞浦公安以“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讓每一起矛盾糾紛都能找到最適合的化解路徑,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由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 多方聯動 合力調處 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基層治理的活力,源于群眾的參與;基層治理的智慧,藏于人民的力量。 霞浦公安打破傳統治理模式的局限,立足轄區實際情況,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與司法、法院、信訪的聯動。同時,廣泛吸納社區網格員、鄉賢能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調解工作,形成“公安+黨政+部門+社會”的多級聯動、多方聯控、多元聯調的強大合力。這種資源集約化、力量多元化的調解模式,將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讓“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力”,既提高了當事人對矛盾糾紛調解的信任度,又確保了矛盾糾紛得到及時處理、有效化解。 5月11日,三沙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轄區古鎮村養殖區內的兩家養殖戶王某與李某因網箱間距問題產生矛盾,雙方在漁排上爆發激烈沖突。接到報警后,三沙派出所第一時間通知古鎮村“福寧義警”趕赴現場開展先期處置,緩和雙方情緒,并同步啟動“2+N”聯調機制(“2”即公安+司法部門牽頭,“N”聯動漁政、海事、海警、村委會及漁業協會),邀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黃光清一同參與矛盾化解。 在“漁港楓橋”矛盾糾紛調解室內,調解人員用“船頭三尺有鄰里”的漁諺疏導雙方情緒、釋明違規擴建的法律后果,并協調村委會初步劃分安置爭議海域,商定休漁期結束后由專業機構重新劃界。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雙方握手言和,一起涉漁糾紛就此圓滿化解。 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這樣的溫情轉變不僅在三沙派出所的調解室里頻頻上演,更在霞浦公安每一個基層派出所生動呈現——在溪南鎮星羅棋布的漁排之間,溪南派出所民警和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搭乘的快艇穿梭往返,他們用“海上楓橋”的經驗將矛盾化解在碧波之上;在游人如織的大京景區警務室,“旅游警務快調”機制守護著八方游客的笑容……這些多元化的調解模式,共同繪就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霞浦的生動實踐。 全程盯辦 閉環解紛 3月25日,松山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大沙村開展入戶走訪工作中,了解到張先生與親家劉先生因生活瑣事發生口角并引發肢體沖突,此后兩家關系僵持,兒女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了解情況后,民警主動將雙方當事人約至派出所內開展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一個月后,民警專程到張先生家回訪,一句“最近大家相處還好吧?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讓張先生切實感受到公安機關全程守護、情系民生的暖心溫度。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基層治理的溫度,體現在矛盾化解后的持續關懷;平安建設的深度,彰顯于糾紛調處后的長效跟蹤。近年來,霞浦公安堅持“排查—調解—回訪—普法”全鏈條閉環工作機制,通過壓實派出所主防責任,建立“所長包案、副所長督辦、社區民警主辦”三級捆綁化解體系,創新推行調解案件“五個必訪”制度:協議履行必訪、重要節點必訪、突發情況必訪、群眾反映必訪、定期見面必訪,形成矛盾糾紛化解的完整閉環,防止矛盾糾紛反彈。 在做好回訪的同時,霞浦公安不定期組織民警深入轄區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普法宣傳活動,積極向群眾普及各類法律法規知識,引導廣大群眾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維,這種融“法”于“調”的宣傳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化解“1+1>2”的效果。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