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持盾要穩,身體重心壓低,形成有效屏障!”不久前,在南靖縣一所小學的操場上,南靖縣公安局“蘭箭突擊隊”民警正全神貫注地指導學校安保人員和教職工開展最小應急單元技能培訓。這樣的場景,在南靖縣校園并不鮮見。 2023年6月,為應對新形勢下的安保維穩挑戰,南靖縣公安局組建“蘭箭突擊隊”。這也是南靖唯一一支集巡邏防控、打擊現行犯罪、警衛保衛、應急處突、警情處置及無人機警航等多重職能于一體的專業化隊伍。他們的平安守護,正逐漸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數據:2024年,南靖縣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2%,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1%。 科技賦能 推進“空地協同” “蘭箭突擊隊”的戰斗力,在一次次急難險重的任務中得到淬煉與彰顯。近年來,這支隊伍正不斷鍛造出平安建設的新質戰斗力,在各類急難險重案件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轄區有一名男子落水,急需救援!”今年2月25日20時許,南靖縣公安局接到群眾緊急報警,指揮中心“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高效運轉,地面警力與“空中力量”同步出動,附近的“蘭箭突擊隊”警力火速趕往現場。 然而,救援面臨嚴峻挑戰:由于夜間水域能見度極低,水面搜尋如同大海撈針,到場的救援人員難以鎖定落水者位置。危急關頭,搭載熱成像技術的無人機如同“夜空之眼”,率先打開救援突破口。它迅速升空,僅用1分鐘便穿透黑暗與障礙,精準捕捉到落水男子的熱源信號,為地面救援組標定坐標。 鎖定位置后,無人機持續盤旋發力,將落水者的動態軌跡與周邊環境數據實時回傳指揮中心。最終,在多部門的高效協作下,落水男子被成功救上岸并緊急送醫治療。“當時天太黑了,水又急,要不是無人機看得清、警察來得快,后果不堪設想!”事后,獲救男子的家屬感激地說道。 這正是“蘭箭突擊隊”將“無人機+”警務實戰效能發揮到極致的縮影。他們充分利用警用無人機機動性強、靈活性高、視野廣闊、成像清晰的優勢,常態化對臨水臨崖、山區邊坡等地開展高空俯瞰巡查和監測。借助其夜視、熱成像功能,這支“空中奇兵”為精準鎖定目標、科學部署警力、高效控制事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數據驅動 打造“最強大腦” 科技賦能的另一面,是數據支撐下的精準研判與合成作戰。“蘭箭突擊隊”依托福建省視頻圖像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匯聚整合各類資源,構建實戰數據模型,推動要素一屏展示、研判過程交互、資源實時調度、數據匯聚共享,實現對轄區“人、事、物、地”的動態感知。 這種數據驅動的智慧警務模式成效斐然。2024年1月至5月,經平臺數據自主研判、合成作戰,一個省督非法盜采稀土犯罪團伙的關鍵線索被成功鎖定。“蘭箭突擊隊”雷霆出擊,一舉摧毀了一個集“采、儲、運、銷”于一體的非法盜采稀土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搗毀非法開采稀土窩點4個,查實盜采稀土600余噸,涉案價值1700余萬元,實現了對非法開采犯罪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打擊,有力震懾了犯罪,守護了綠水青山。 2024年以來,“蘭箭突擊隊”已累計為南靖縣公安局提供200多次警務支援,參與偵破各類案件7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6名。 快速出警 踐行“再快一秒” “數據圍著需求轉,警力跟著警情走。”“蘭箭突擊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對于突擊隊而言,大案要破,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小案同樣不小看、不小辦。他們始終堅持“破大案與破小案并重”“破案與追贓并重”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善研判、能攻堅、出擊快”優勢,加強“短平快”打擊,竭力為群眾追贓挽損。 2024年以來,“蘭箭突擊隊”共破獲傳統“盜搶騙”小案50多起,抓獲嫌疑人50多名,追贓挽損60萬余元,破案率、追贓率和快偵率分別達98.34%、99.54%和98.25%。一位拿回被盜電動車的市民感慨道:“警察同志效率真高,感覺特別踏實!” 守護轄區安寧,更在于日常的快速響應和高效處置。針對轄區街面治安的特點,“蘭箭突擊隊”實行“平時輪值、戰時快速反應”模式,即平時屯警街面,常態化開展視頻巡查、無人機偵查等工作,對人員聚集區、夜市經濟圈、商業集中區等重點部位,根據警情態勢、現場實情增派警力,形成“站、所、隊、車、摩”高效聯動的街面應急體系。 高效運轉帶來了驚人的速度——轄區環城內從接警到警力到場處置5分鐘到場率為100%,真正踐行了“再快一秒”的承諾。而一旦接到重大緊急警情指令,隊員瞬間化身“空降兵”,火速趕往現場處置,實現秒級響應、專業補位。2024年至今,共快調快處街面緊急警情10多起,處置化解率100%。夜市攤主王先生對此深有體會:“經常看到他們巡邏,警燈亮著,心里特別有安全感。” 當前,“蘭箭突擊隊”正以其專業、高效、智慧的戰斗模式,走出一條具有南靖公安特色的警務實戰化道路,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構建更高水平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貢獻著核心力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