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昶,1989年11月出生,2013年3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城廂分局交警大隊)靈川中隊二級警長。參加工作以來,陳昶先后獲得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4次。 從警路上的成長蛻變 2013年3月,陳昶穿上警服,成為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涵東派出所的民警。面對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錯綜復雜的案事件,他白天跟著老民警走街串巷,晚上抱著法律書籍啃到深夜。 2020年,陳昶調入涵江分局交警大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中隊。從派出所到交警隊,工作性質截然不同。他雖笑稱自己是個“門外漢”,但骨子里的韌勁讓他迅速進入角色。為了掌握交通管理知識,他利用碎片時間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跟著老民警出警勘查,反復琢磨現場痕跡、車輛碰撞角度。不到半年,他就能獨立處理復雜交通事故,并在支隊業務考核中名列前茅。 2024年,陳昶調任城廂分局交警大隊靈川中隊負責人。靈川中隊負責的靈川、東海等兩個鎮道路情況復雜,交通管理難度極大。到崗第一天,看著縱橫交錯的道路和來來往往的車輛,陳昶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轄區道路更安全,讓群眾出行更安心!” 此后,他迅速投入工作,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村民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三輪車違規載人等情況常見,勸阻時村民常不理解,陳昶耐心解釋、以案說法。農村道路標線不清、路燈昏暗,復雜交通事故勘查和救援困難重重,他仔細查看,不放過任何細節。陳昶還借助“無人機”完善“警情一張圖”,清晰標注道路情況與事故高發點,為交通管理提供依據。在事故調解中,他耐心傾聽當事人訴求,耐心釋法說理,讓公正得以彰顯,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一年來,陳昶帶領中隊處置事故警情1820余起,成功調解1090余人次,制作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500余份,且責任認定“零撤銷”,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事故調解的溫情執法 2024年12月3日凌晨,李某駕駛二輪車撞上推行人力三輪車的八旬老人張某后逃逸。當天上午,李某在法律威懾與內心譴責下投案自首。當時正在值班的陳昶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卻發現傷者已不在原地。他立即展開視頻倒查,通過逐幀分析周邊公共視頻,最終確認傷者張某被家屬送醫。 張某被撞后肋骨、左足、腰椎等多處骨折。面對病床上虛弱的張某和情緒激動的家屬,陳昶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承諾會公正處理。調解時,張某家屬因高額醫療費堅決要求嚴懲李某;而李某因經濟困難面露難色。陳昶分別從法理與情理出發,向家屬解釋自首情節的法律意義,又嚴肅告知李某逃逸的嚴重后果。他反復協調雙方訴求,結合實際核算賠償明細。 經過多輪協商,今年1月3日,雙方達成和解:李某一次性賠付5萬元,并承諾定期探望張某。這場事故糾紛在陳昶情理法交融的調解下,既保障了受害者權益,也讓肇事者承擔起應盡責任。 陳昶常說:“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讓當事人心服口服,讓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交通安全的別樣宣傳 靈川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留守老人多,交通意識淡薄。陳昶發現,傳統的宣傳方式在這里“水土不服”——村民聽不懂專業術語,更記不住條條框框。 “得用他們聽得懂、記得住的方式!”陳昶打起了“創新”的主意。他收集轄區內真實事故案例,剪輯成《血的教訓》警示教育片,在農村戲臺、祠堂等場所循環播放。為了增強感染力,他邀請城廂交警大隊“祝您平安”宣講團成員,將莆仙戲、三句半等地方文藝形式融入交規宣傳。 “阿公阿嬤,這視頻里的人因沒戴頭盔,撞上護欄當場就頭破血流……”在東海鎮蔡厝村的戲臺前,陳昶將近年來轄區內的交通事故監控畫面逐幀播放,用莆田方言反復叮囑:“希望大家都能把安全記心間,每天都平平安安!” 從繁華市區到鄉間小路,陳昶調解過鄰里糾紛,勘查過事故現場,宣傳過交通安全,也幫扶過困難群眾。有人問他:“十年從警,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他指了指胸前的黨徽:“是群眾的信任,是隊友的認可,是問心無愧的自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