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市馬尾區頭村,交錯的環島高架下,青紅磚砌筑的邵氏故居靜靜佇立。這座清末民初的建筑,曾被風雨侵蝕、雜草覆蓋,如今在馬尾區檢察院的檢察建議推動下,不僅重煥生機,更化作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高架橋上的車流穿梭不息,古厝的青磚黛瓦靜默無聲,這一動一靜間,是跨越時空的對話,更是法治力量對文化根脈的深情守護! 建筑之殤—— 瀕危古厝迎來司法“及時雨” 2019年,福州市檢察機關出臺《關于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從那時起,馬尾區檢察院便開啟常態化工作模式,摸排本地古厝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現狀。2023年,邵氏故居進入檢察官的視野,一段守護之旅就此啟程。 2023年3月,馬尾區檢察院檢察官在文物保護專項巡查中,發現邵氏故居“病”得不輕:主體建筑外觀破損,雜草叢生。這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宅院,堪稱馬尾民國民居的“活化石”。 檢察官迅速行動,啟動公益訴訟程序。他們借助無人機測繪,從空中精準記錄古厝現狀;邀請專家進行嚴謹論證,固定相關證據。隨后,兩份訴前檢察建議接連發出,明確要求職能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籌集修繕資金并劃定保護范圍。 在檢察監督的強大推動下,馬尾區文旅局迅速響應,申請到200萬元專項修繕資金,還請來文物專家,秉持“最小干預”原則制定修復方案,對破損墻體、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整治。2023年底,這座飽經滄桑的百年古厝,終于以“修舊如舊”的完美姿態,重新展現在公眾眼前。 歷史之光—— 無名老宅背后的英雄傳奇 本以為守護工作告一段落,沒想到新的挑戰接踵而至。今年3月,馬尾區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時,令人揪心的一幕出現了:由于缺乏專人管理,臺風帶來的積水在屋內留下半米高的水痕,梁柱開始輕度霉爛,正門口的菜地侵占了文物保護范圍,屋外排水渠堆滿淤泥和垃圾。面對即將到來的漫長雨季,這座歷經風雨的古建筑再次陷入危機。 “發現問題,就要立刻解決!”馬尾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翁迪州果斷表示,該院再次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迅速整改。而這一次,也讓檢察官陷入深思:公益訴訟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能否更進一步?這座飽經風霜的邵氏故居背后,究竟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帶著疑問,檢察官開始大量查閱史料、走訪當地老人。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逐漸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邵氏故居的主人邵德康,竟是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中英勇抗敵的長門炮臺臺長!在清廷“無旨不得開炮”的嚴苛禁令下,他與右營游擊楊金寶不顧個人安危,果斷下令還擊,一舉重創法軍旗艦,致使法軍司令孤拔重傷身亡。 馬尾作為船政文化發祥地,這場海戰是近代中國海軍首次對外反擊,意義非凡。而邵德康的故居,正是這段悲壯歷史最真實的實物見證。 “我們守護的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如果這座故居沒了,邵德康的英雄事跡或許就會被歲月掩埋,被人們遺忘。”馬尾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程軍化的話擲地有聲。 守護之道—— 從修復建筑到傳承文化 為解決修繕后反復出現的問題,馬尾區檢察院積極探索,推動建立“檢察+文旅+屬地”的長效監管機制。檢察院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和法律監督職能,定期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確保每一項保護措施都能落到實處;文旅和文物保護部門派遣專人,對故居進行定期巡查和精心維護;屬地政府主動擔起周邊環境整治的責任。“我們要凝聚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合力,讓這座百年古厝時刻處于嚴密且有效的保護之中!”馬尾區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陳立忠堅定地說。 如今,邵氏故居已再次修繕完畢,但守護工作并未止步,如何讓這座“老房子”煥發“新光輝”,讓邵德康舍生忘死、英勇報國的事跡廣為人知,成了馬尾區檢察院的新目標。 今年,福州市檢察機關響應福州市委號召,開展“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結合檢察職能提出十條重點舉措,其中就包括守護福建船政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讓文物‘活’起來、用起來!”程軍化表示,馬尾區檢察院正全力挖掘搜集邵德康的事跡和邵氏故居背后的故事,致力于將其與船政文化緊密串聯,充分發揮這座古厝在歷史研究、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價值,實現更大范圍的活化利用。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邵氏故居不僅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更將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閃亮坐標,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程軍化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