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間奏響法治樂章 ——周寧縣構筑“一核四維八鏈”生態保護新格局 周寧縣群山環繞,溪流縱橫,這里森林覆蓋率超過80%,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生態綠肺”。清澈的鯉魚溪穿城而過,兩岸古樹參天,白鷺翩躚,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獨特的高山云霧滋養出優質的“周寧高山茶”,梯田層層疊疊,與古樸的村落相映成趣,每一處景致都彰顯著法治守護下的生態之美。 “一核引領”筑牢生態法治根基 周寧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法治思維破解生態治理難題,以制度創新推動“三庫+碳庫”價值轉化,打造生態法治示范樣板。 2022年4月9日,被告人詹某某在瑪坑鄉杉洋村某荒地開荒時,用隨身攜帶的打火機點燃堆積的雜草,引發山場森林火災。次年8月10日,周寧法院聯合縣檢察院根據被告人的犯罪性質、事實、情節、危害后果、歸案后的認罪悔罪表現以及審前社會調查結果,當庭判決被告人詹某某犯失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禁止被告人詹某某攜帶火種進入山場。 周寧縣通過“法治護航 云端綠動”的品牌創建,以“一核引領、四維聯動、八鏈賦能”為核心框架,構建全域聯動的生態法治保障體系。 此外,周寧縣還以黃振芳家庭林場為載體,高標準打造“三庫+碳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森林黨校),推出《人與青山兩不負——“三庫+碳庫”生態理念的周寧實踐》等精品教材和課程及原創話劇《樹魂》,系統傳播生態理念。該基地將培訓納入新提任干部、公務員必修內容,推動黨員干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四維聯動”構建生態法治閉環 2021年,周寧縣檢察院在對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發現的一起非法處置廢鉛酸蓄電池案件線索進行研判后,認為涉嫌污染環境犯罪,建議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將該線索移送周寧縣公安局查辦。經周寧縣公安局立案偵查,查明章某某污染環境的犯罪事實。周寧縣檢察院依法對章某某提起公訴,對章某某犯污染環境罪提出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十萬元的量刑建議,得到法院采納。 綠水青山,法治守護。周寧縣各職能部門深度協作形成治理合力,在制度維度上,周寧生態環境局、公安局、檢察院三部門聯合成立執法司法協作領導小組,聯合印發《聯動工作機制實施方案》。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林業局五部門聯合召開聯席會議并會簽《生態環境損害修復保證金提存辦法》,形成跨部門制度體系。 在執法維度上,周寧縣公安局、林業局、住建局聯合出臺《深化林長制聯勤聯動機制的意見》,檢察院與林長辦共建“檢察聯絡室”并制定協作機制,通過“昆侖”“綠盾”等專項行動,森林警察大隊、派出所及相關部門組建“2+1+N”專案專班,實現全警聯動辦案,形成打擊合力。 在司法維度上,法院、檢察院、公安局、林業局、司法局五部門聯合創新“生態修復三項”機制,共同設立了泗橋鄉周墩村、咸村鎮坪坑村、七步鎮后洋村等3個生態修復示范地,并通過量刑杠桿和保證金制度督促生態修復,實現司法懲戒與生態補償的有機統一。 在普法維度上,司法行政部門統籌將生態法治納入“八五”普法,聯合各執法單位組建866人的“蒲公英”普法志愿隊,構建全民參與的生態法治宣傳網絡。 “八鏈賦能”打造生態法治實踐標桿 近年來,周寧縣以“八大鏈條系統”集成生態法治實踐,通過開展涉生態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清理工作,健全涉生態事項依法決策體系,嚴控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設置環保約束條款,強化源頭防控,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保障。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執法資格管理及案卷評查,通過專題培訓引導干部規范執法,確保生態領域公正文明執法。 多年前,因企業違法造成生態損害,周寧法院通過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成功處理了一起企業違法造成的生態損害案件。經磋商達成賠償協議后,2022年10月在霍童溪流域放流3000余尾魚苗;2023年3月在桃源溪流域放流1萬余尾魚苗,實施生態修復。這一實踐將責任企業轉化為生態修復者,既落實了環境治理,又通過警示教育提升了公眾環保意識。 在周寧縣政法機關,像這樣探索創新機制、守護生態環境的做法并不鮮見。近年來,周寧縣政法機關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多措并舉守護生態環境。通過建立生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成立專業調解委員會,2023年以來成功調解涉生態糾紛253件,調解成功率高達99.1%。 在生態保護方面,周寧縣創新生態警務模式,建立縣、鄉、村三級森林警長體系,組建“生態巡邏隊”開展常態化巡護,強化源頭治理,實現“山有人管、責有人擔”。推行“綠色生態矯治”,組織90余名社矯對象參與生態修復活動,促使其從“毀林人”轉變為“護林人”。 為加強區域協作保護,周寧縣檢察院與周邊縣(區)建立霍童溪流域跨區域生態檢察協作機制,聯合開展公益訴訟。林業部門構建森林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運用視頻監控、激光雷達等技術建立“三位一體”防控體系。通過“益心為公”云平臺創新募集資金4.82萬元,2024年完成植樹造林8838畝。今年起實施“三個一萬畝”計劃(每年至少植樹造林一萬畝、森林撫育一萬畝、改善林分林相一萬畝),持續擴大綠色版圖,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