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遺產繼承糾紛鬧得親人間形同陌路,法官秉承“再談一次”理念—— 打破僵局,讓親情歸位 近日,在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一份凝聚著法律理性與家族溫情的調解方案塵埃落定。然而,幾個月前,這場遺產繼承糾紛就像一道厚重的帷幕,遮蔽了當事人彼此間那份親情聯系…… 老人求助 遺產繼承引發糾紛 今年3月的一天,一通電話打破了福州鼓樓法院午后的寧靜。“您好,這里是鼓樓法院,請問有什么事情?”法官林海英接起電話詢問道。“我收到一張法院傳票,但是不懂具體該怎么辦,我需要做什么準備呢?”電話那頭傳來一位老人沙啞且略帶遲疑的聲音。 原來,老人已年過七旬,多年前,她的父親、弟弟、母親相繼離世,現在弟弟的二女兒將她與其他親屬起訴至法庭,要求分割弟弟的遺產。老人的語氣中透著幾分忐忑,林海英耐心地一一解答,老人不停復述著林海英的答復,生怕漏掉任何細節。 放下電話,林海英翻看著相關案卷,想著一定要用專業和耐心化解這起遺產繼承糾紛案。 再談一次 厘清各方核心訴求 4月11日下午3時許,第一次庭審的法槌準時敲響。庭審圍繞被繼承人的遺囑效力、遺產中房屋是否屬于婚內共同財產等焦點問題展開,當事人各執一詞,爭論激烈。林海英始終有條不紊地主持著庭審,有序推動流程。當夕陽的余暉漸漸褪去,這場持續4小時的庭審方才結束。因時間所限,證據的舉證質證環節尚未完成,需留待下次開庭繼續進行。 在核對筆錄的間隙,林海英將當事人逐一請入調解室,詢問調解的意愿。“法官,你直接判就好了,為什么還要調解?浪費時間!”各方態度比較強硬,案件似乎沒有調解的余地。 面對調解僵局,林海英想起初到家事審判團隊時接受一位前輩的指導:“調解,有時候就是‘再談一次’。”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一次次拿起電話,耐心與各方當事人溝通。“弟弟生前住院是我照顧得更多,應該考慮我的付出。”“這是夫妻共同財產,正常來說,我肯定是有份的。”“是我為父親安排的后事,這部分費用應該在遺產里扣除……”經過20多次電話交流,各方當事人雖未立即達成一致意見,卻讓林海英厘清了各方核心訴求,鎖定了矛盾癥結。 在這期間,一個小插曲險些讓本就脆弱的溝通橋梁斷裂。原來,被繼承人的弟弟此次專程從山東趕到福州處理此次訴訟,暫時住在案涉的一處房屋里。一天,房屋突然停水,他懷疑是其他親戚故意斷水刁難他,于是在電話里向林海英激動地控訴。 “雖然這很可能是個誤會,但足以在這個敏感時刻點燃更大的沖突,讓此前的溝通付諸東流。”林海英的心驟然一緊,迅速聯系房產目前的管理人,得知是物業在進行水管檢修。原來是一場烏龍!在林海英的及時溝通和疏導下,這場風波迅速平息。然而,這次意外反而讓各方當事人體會到誤解帶來的傷害,以及坦誠溝通的重要性。各方當事人對其他親屬的抵觸情緒有所緩解,為后續調解工作奠定了一些難得的信任基礎。 打破僵局 調解方案塵埃落定 4月28日,第二次開庭如期進行,庭審從上午9時持續到下午2時,各方進行了充分的舉證、質證和辯論。其間,林海英從遺產的源頭到遺囑的效力,再到遺產的分配,層層抽絲剝繭、追根溯源,分析遺產分割的癥結所在,努力探尋著彌合當事人親情裂痕的可能。 此前多次的電話溝通和充分的法庭陳述,讓當事人積壓的委屈和不滿得到宣泄,激烈的情緒漸漸平復。 第二次庭審結束,林海英再次將各方當事人引入調解室。“此前聽說,你們一大家子人已經很久沒見過面了,現在在這里,除了解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一次團聚的機會。”林海英溫柔而有力量的話語,像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悄然蕩開了當事人心頭的漣漪,調解室陷入短暫的寂靜,有人眼眶微微泛紅看向在場的其他親人,有人輕輕嘆了口氣低頭摩挲著手指…… 林海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細節,繼續說:“判決并不難,但是我擔心判決之后你們之間的隔閡可能會進一步加深。調解對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更優的選擇,不僅節省時間和精力,還能為大家省下一筆開支。調解結案的話,訴訟費按規定是減半收取的。其實,遺產不僅是逝者留下的物質財富,也是情感寄托。”這番話,說到了當事人的心坎上。此刻,他們的心墻似乎被輕輕地拆掉一角。 林海英再次逐項梳理細節,提出既符合法律規定、又尊重遺囑框架、并充分考量各方當事人實際付出與合理訴求的方案。“這套房子,我們尊重弟弟的意愿,屬于他個人的部分仍由他女兒繼承,但另外那套房子其實是祖輩留下來的,并未明確由誰繼承,為公平起見,可以由法定繼承人大致均分。”“我們這么大年紀了,也不是靠這一點利益來過活,只是想討個公道。”“姑姑當時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確實是盡心盡力,這是我們都看到的……”調解室里,現場氛圍變得更加理性務實。 時針悄然流轉,往日的成見漸漸淡去。最終,在林海英的見證下,當事人鄭重地簽訂調解協議。筆尖落下的瞬間,親人們相視而笑,久違的暖意重新在心間流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