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公安奏響平安宣傳協奏曲—— 反詐禁毒雙管齊下 “別看這‘郵票’就像普通貼紙一樣小,可一旦貼上皮膚,就會讓人產生幻覺。”6月16日,清流縣實驗中學的40余名師生代表在清流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刑偵大隊民警的帶領下,走進“清流縣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當師生們駐足于仿真毒品模型前,禁毒民警出聲解釋。 與此同時,一旁的反詐民警通過現場宣講的形式,從反詐動漫入手,結合青少年社交特點,向師生們剖析青少年群體易高發的“追星類詐騙”“買賣游戲裝備類詐騙”“冒充熟人類詐騙”三類典型案例及詐騙手法,把“三不原則”(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編成順口溜,引來陣陣掌聲。 活動尾聲,師生們在“人人都是反詐禁毒志愿者”簽名墻上鄭重簽名,將防范意識內化為責任擔當。 這場“雙防”教育的背后,是三明公安“打防結合、以宣促治”的深層邏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與毒品犯罪猶如兩顆毒瘤,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深入推進毒品問題和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工作,今年以來,三明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反詐禁毒攜手 共建平安三明”聯合宣傳月活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多虧你們攔著,不然我這11萬元就要打水漂了!”6月11日12時30分許,興業銀行內,恍然大悟的曾女士握著民警的手連聲道謝。 一個小時前,永安市公安局偵查中心接到興業銀行永安南區支行報警稱:曾女士到銀行大額取現并要轉賬,稱要用于裝修。當值柜員深入詢問后,曾女士又稱經朋友介紹用于投資,極有可能被詐騙,需要民警到場核實。 燕南派出所民警接警趕到銀行后,經詢問得知,曾女士于5月通過微信群了解到可以花費12萬元擔任永安市某產品一級代理,動心的她便準備將存在興業銀行的11萬元取出交給對方。 經過民警與銀行工作人員長達一小時的勸說,曾女士才恍然大悟。為確保曾女士不再受到詐騙分子的影響,民警還聯系了她的家人,叮囑他們注意留意曾女士的動向,有情況及時聯系警方。 “6月16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我們以此為契機,通過警種協作、社會聯動的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反詐宣傳活動。”三明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黃純興告訴記者。 在線下,三明公安聯合保險、金融、教育行業,攜手團委、婦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共同發力,開展反詐培訓,培育“反詐能手”,組建三明特色行業反詐宣傳隊伍,積極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的“五進”活動;在線上,縱向建立1.9萬余個“市—縣—鄉—村”四級網格群,橫向聯合銀行、通信、貴金屬等15個行業組建“行業專宣群”群,形成“一地發案、多地觸動”聯防格局,持續掀起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新熱潮。截至6月16日,三明電詐警情同比下降39.41%,財損同比下降46.39%。 反詐同心,禁毒同行。6月16日,尤溪縣公安局中仙派出所外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人生 綠色無毒”禁毒反詐宣傳教育活動正在這里舉行。 中仙詩社成員們懸筆停于紙上,揮毫潑墨寫下“罌粟花開艷麗紅,哪知毒素暗藏中。癮君若不將它戒,家破人亡禍無窮。”“電詐網騙不難防,不貪不信不轉賬。個人信息要保密,陌生來電要警惕”等,將毒品的危害和反詐要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引發群眾共鳴。 同時,工作人員通過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展示仿真毒品、現場講解等方式,向群眾普及禁毒反詐知識。 “毒品是侵蝕健康的毒藥,詐騙是收割財產的利刃,但比它們更鋒利的,是我們全民防范的‘安全盾’。”三明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宣傳月會迎來結束,但守護,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