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氣里的“善治密碼” ——閩清縣人民法院坂東法庭打造“法庭+”模式賦能基層解紛 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在社會治理的煙火氣中,基層法庭不僅是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如何化解基層社會矛盾,閩清縣人民法院坂東法庭以其獨特的“善治密碼”,成為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這些密碼既蘊含著法治剛性,又彰顯著為民溫度。 今年以來,坂東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三元協同”模式,促進矛盾糾紛多元調解,讓法理如春風細雨般撫慰人心。截至5月30日,坂東法庭結案130件,調解40件;撤訴20件,調撤率為46.15%。 “法庭+調解”解難題 “大家既是兄弟,也是鄰居,錢的事情都好商量!”在坂東法庭調解室里,兩個親兄弟激動地握手言和,這場因4萬元借款引發的糾紛,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成功化解,更修復了冰封多年的手足情。 2016年至2022年,弟弟因資金缺乏多次向哥哥借款,直至2022年出具借條,確認尚余4萬元未償還。后哥哥經多次催款無果,無奈向法院提起訴訟。案件受理后,坂東法庭干警迅速與兄弟倆溝通,并聯系坂東司法所調解員,通過“法庭+調解”聯動模式,直擊矛盾糾紛難點。 調解過程中,法官、法官助理及調解員向兄弟倆釋明相關法律,既說明哥哥主張還款的權利,也體諒弟弟生活的困難。最終,哥哥提出還款金額減半,弟弟當場履行還款義務,此次糾紛就此了結,兄弟倆握手言和。 一張借條斷不了手足情,一次調解溫暖兄弟心。此次調解亦是坂東法庭深化“三元協同”模式的生動實踐,從調解到當場履行完畢僅用時2小時,讓司法為民有力度、溫度更兼速度。 “法庭+回訪”護童心 “跟著媽媽生活很幸福,爸爸也經常回來看我,給我帶好多小禮物呢!我跟同學相處得也很好……”張某某童稚的話語聲中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5月15日,在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的離婚案件調解結案后,坂東法庭干警及時聯動社區,入戶回訪該家庭,確保涉訴家庭探望爭議、撫養費支付、教育分歧得到妥善解決。法庭干警發放“茉莉姐姐有話說”及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卡傳遞司法關懷,讓法律清晰化、溝通人性化、幫助具體化的“法庭+回訪”模式得到深化。 “離婚不是親子關系的終點,通過家事回訪,讓離婚家庭的未成年人在司法護航下,依然能感受到溫暖的成長底色。這是我們一直努力貫徹的航向標。”坂東法庭庭長任建軍坦言,通過“家事回訪+法律科普+情感疏導”模式,既能讓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嚴謹,也能傳遞對未成年人的溫情關懷,實現“案結事了”與“未成年人權益兜底”的雙重目標。 “法庭+宗族”化糾紛 今年1月14日,坂東法庭法官聯系宗族調解員前往坂東鎮某村,針對一塊涉案土地“四至”、界限不明等歷史問題,現場進行丈量,調取確權檔案,從而明確土地“四至”范圍。再結合宗族調解員情感層面疏導,雙軌并行打破僵局,最終促成黃某某等當事人訴前調解成功。 “謝謝法官幫我實地勘查這塊地,我心里的石頭算是落下咯!”黃某某感謝道。 土地糾紛常因歷史遺留、權屬模糊等問題激發矛盾,坂東法庭采取“法庭指導+宗族協同”訴前調解模式,特邀宗族調解員,將法律權威與宗族倫理優勢結合,為土地爭議化解提供“剛柔并濟”的解決方案。 “法庭+宣傳”趕圩忙 坂東的“趕圩日”——“十八坂”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七舉辦,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法庭干警將“問診臺”設進民俗文化活動中,通過釋法條、舉例子等方式為鄉鎮村民常見的“疑難雜癥”釋法明理。 “租賃一間坂東華僑的房子,合同未到期房東卻提前收回,該怎么辦”“如果發現有人非法復制咱們坂東的傳統手工藝品去售賣,該如何維權”……法庭還設立“法律問答臺”,結合商貿、文旅、僑鄉為一體的當地特色,提出一系列趣味的法律小問答以及抽獎環節,群眾熱情高漲。 在“趕圩日”送法入“圩”,是坂東法庭豐富普法形式、增強群眾法律意識的司法創新實踐。近年來,坂東法庭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維護勞動者權益,以群眾司法需求為導向,定制化、個性化創新普法形式,開展“十八坂”法治宣傳、“走進企業”座談等活動,助力將法治精神融入鄉風文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