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民法典從紙頁間走出 ——莆田市城廂區司法局東海司法所多元普法賦能基層治理 為推動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近期,莆田市城廂區司法局東海司法所圍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采取“送法進機關、進村居、進課堂、進企業”立體普法模式,讓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從紙頁間走出,化作基層治理末梢可觸可感的民生溫度。 送法進機關 以點帶面促法治 民法典不僅是百姓權利的“保障書”,更是公職人員依法行政的“導航儀”。5月15日,東海司法所創新普法形式,為全鎮80余名機關干部、職工開設“民法‘典’亮生活”專題法治講座。 講座中,律師圍繞土地征收、合同審查、信訪調解等基層治理難點,剖析典型案例,厘清權責邊界,深入解讀民法典與基層依法行政的內在聯系。現場發放的《公職人員民法典應知應會手冊》,成為干部們隨身攜帶的“法律口袋書”。 “這次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一名鄉鎮干部感慨道,“過去處理‘兩違’拆遷時,對調查取證、文書送達這些程序總是心里沒底,這次學習解決了我們的實操困惑,以后開展執法就更有了尺度和底氣!” 通過這種強化“關鍵少數”法治思維的普法培訓,助推基層治理從“經驗決策”向“依法決策”轉變,有效提升了依法履職能力。 送法進村居 鄉土普法潤民心 針對農村地區高發的彩禮糾紛、鄰里矛盾、土地承包等問題,東海司法所組建“民法典宣講小分隊”,聯合駐村法律顧問、鄉賢調解員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開展“田間普法”“板凳課堂”等接地氣的法治宣傳活動。 在村頭大榕樹下,法律顧問用方言生動講解高價彩禮悔婚案、宅基地邊界糾紛案等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典型案例,并結合民法典條文,深入淺出地分析其中的法律要點。 在“法律問診臺”前,村民老蔡拿著土地流轉合同向律師咨詢:“律師,這合同上簽字按手印,算數不?”律師耐心審閱條款,逐條解釋法律風險,并提醒注意事項。老蔡聽后豁然開朗,笑著說:“有律師幫忙把關,心里踏實多了,不用擔心被坑了!” 此次活動累計發放普法宣傳冊、便民聯系卡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100余人次,參與矛盾糾紛調處10余起,真正實現“送法到戶、解憂到人”,讓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村民身邊的“法律顧問”。 送法進課堂 以案說法助矯正 “沈某向朋友張某借款2.3萬元。出于信任,張某未要求出具借條,雙方僅口頭約定了還款期限。豈料到期后,沈某以各種理由推脫還款。難道沒有借條就能賴賬嗎……”5月16日,在東海鎮司法所組織的“學民法典知識 護生活合法權益”集中教育課堂上,授課律師通過“案例教學+互動問答”的形式,將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向社區矯正對象解讀民法典中關于借貸關系的證據效力、訴訟時效等關鍵法律要點。 “這次學習不僅填補了我的法律知識空白,更讓我明白了守法的重要性。”社區矯正對象紛紛表示,通過這樣接地氣的法治教育,他們對民法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一定嚴格用法律規范自身行為,珍惜社區矯正機會,早日回歸社會正軌。 送法進企業 法治體檢防風險 “企業合規經營既要守住法律底線,也要善用民法典維護權益!”5月21日,東海司法所聯合東海鎮安全監督站、企業站等部門走進東海鎮工業園區,針對企業關注的合同糾紛、用工風險、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開展“法治體檢進企業”專題法治宣傳活動。東海鎮“蒲公英”志愿者和法律顧問通過“專題講座+案例診斷”形式,重點解讀民法典合同編、侵權責任編條款,為企業量身定制法律風險防范方案。 “多虧法律顧問把關,這些條款隱患平時根本注意不到,現在合同規范多了,交易風險也大大降低!”在東海鎮某公司座談會現場,部門負責人蔡某某感慨道。 為擴大普法宣傳面,“蒲公英”志愿者走進企業車間,為工人解答勞動合同、工傷保險等法律問題,并發放民法典宣傳手冊;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別講解靈活用工中的法律風險防范知識。 活動期間,東海司法所共舉辦企業專場法治講座2場次,發放《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指引》150余冊,通過將民法典普法與企業法治需求精準對接,推動市場主體從“被動應訴”向“主動預防”轉變,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法治動能。 從機關到田壟,從課堂到車間,這場“分層分類”的普法實踐,將民法典的絲線穿進不同生活肌理。下一步,東海司法所將持續深化民法典宣傳實效,將普法融入矛盾糾紛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等環節,讓民法典真正成為群眾權益的“守護寶典”、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