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力調解”化干戈 法潤山鄉促和諧 ——閩侯法院白沙法庭創新打造立體化調解模式 群山疊翠間,一紙判決能斷是非,但要解答“山高路遠,事心雙解”的治理課題卻絕非易事。 閩侯法院白沙法庭管轄閩侯縣所有山區、半山區鄉鎮案件。針對山區糾紛“點多面廣、情法交織”的特點,白沙法庭創新打造“觀察力、講述力、共情力、交響力”四力合鳴的立體化調解模式,努力書寫“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基層善治答卷,繪就“法潤千峰、情融萬戶”的和美鄉村新圖景。 淬煉觀察力—— 以鄉土智慧捕捉破局密鑰 2024年8月,陳某因其承包的1.34畝土地被村里占用搭建蘑菇棚,多次交涉無果后訴至法院。雙方因占用土地是否經過陳某同意、土地界限及賠償標準等問題爭執不下。法官在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約見當事人到庭面對面溝通,了解矛盾癥結所在;組織雙方踏勘爭議地塊,實地了解地理位置、四至范圍、地上構筑物現狀等情況,迅速理清爭議焦點和案件事實。同時,白沙法庭還聯動屬地鄉政府、司法所調查核實案涉地塊情況,研究解決方案,最終促成雙方就被占用土地的面積及賠償標準達成一致意見。 山區糾紛,藏在田間地頭,更藏在老百姓眉梢心頭。白沙法庭法官翻山越嶺練就觀察“三硬功”:一看表情肢體識訴求,從當事人的表情、語氣、動作等細節判斷其內心的真實訴求;二觀墻頭檐角知隱情,多方細查家事、鄰里糾紛等成因背景,究根溯源尋求案件突破口;三踏田埂地界辨權屬,堅持土地、房屋權屬糾紛“現場必勘”,用腳步丈量爭議地塊,用皮尺還原權屬原貌。 激活講述力—— 以鄉音俗語傳揚和諧故事 “法官,孩子們都不管我,只有小陳盡心盡力,我看著實在于心不忍,我想讓孩子們都負起這個責任?!痹谝黄鹳狆B糾紛中,葉阿公癱瘓在床,長年居住在養老院。葉阿公生育的五個子女中,僅已故小兒子的妻子陳某照顧其生活,所有費用也均由陳某負擔。葉阿公認為其他的幾個子女未盡到贍養的義務,遂提起訴訟。法官接到案件后前往養老院了解葉阿公的實際情況,并多次約見其子女進行調解。 “養兒育女不容易啊,都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現在不正是報答養育之恩的時候嗎?”調解過程中,法官用方言對葉阿公的子女們耐心地釋法說理。在多次調解后,終于勾起了葉阿公子女們的回憶,也喚醒了他們的孝心,最終葉阿公的子女們同意將老人接回老宅贍養。 白沙法庭將“講故事”作為調解核心技能,用群眾語言重構法理邏輯,創新溝通“三階法”:一杯清茶靜心緒,邀請當事人圍坐桌前,以一杯清茶緩解對抗情緒;二說鄉音辨原委,用方言解讀法律、重述事實,卸下當事人的心防;三用俗語述是非,援引當事人耳熟能詳的俚語,讓當事人更好地理解法律政策、訴訟風險,引導當事人理性思考。 融通共情力—— 以同頻共振架設信任橋梁 “大家各有各的難處,你們不要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也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這樣才能盡快兌現權益,順利把事情解決。”法官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說道。 這是一起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姚某受吳某雇傭,駕駛重型貨車在大順公司(化名)礦區內行駛時撞傷趙某,造成其六級傷殘。趙某多次向姚某、吳某、大順公司主張權益未果,遂訴至法院。法官多次通過電話聯絡、面對面約談等方式與各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引導當事人冷靜情緒、換位思考,最終雙方同意達成一致意見,達成了調解協議,該案得到圓滿解決。 白沙法庭推行“三同工作法”,架設信任之橋:一是同坐方桌條凳,撤下審判席,換上方桌條凳,與當事人圍坐談心,拉近距離;二是同述來龍去脈,讓當事人充分表達想法和情緒,精準把握矛盾焦點;三是同算利害得失,為當事人梳理打官司的訴訟成本、名譽信譽等,推動矛盾糾紛消弭化解。 匯聚交響力—— 以多元協作奏響鄉和業興 “法官,我們轉包出去的茶場對方沒有按照合同進行生產管理,導致大面積拋荒,我們要求與對方解除合同并支付賠償金遭到拒絕,該怎么辦?”白沙法庭收到來自某村委的求助,其從大億公司(化名)承包后轉包給大天公司(化名)的茶場因未嚴格管養導致大面積拋荒,村委要求大天公司解除合同并支付賠償金,雙方因承包茶場產權歸屬界限、茶場圍擋、租金收取等問題爭執不下。在充分掌握案情后,法官積極聯系鄉政府、評理員等多元調解力量介入,通過召開現場調解會、電話溝通、現場走訪、面對面約談等方式,與各方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釋法說理,并分析各方訴求。在多輪釋法答疑、調解協商后,各方當事人自愿達成庭外和解協議,在履行相應義務后該案以原告撤訴結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獨弦不成調,眾音方為律。白沙法庭引入律師、鄉賢、村居委代表,組建“法官+”調解隊,構建“1+N”協同網絡,讓法庭調解從“獨奏”變“交響”;對涉農糾紛實行爭議事實、調解方案、履行情況“三公開”,實現“看得見”的公平正義。 以觀察力于用心訪察,細微處明訴求;以講述力于圍桌聊敘,茶香間喚認同;以共情力于將心比心,共鳴時消隔閡;以交響力于匯聚合力,交融中筑和諧。白沙法庭正以“四力”為筆,在層巒疊嶂間寫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詩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