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上頭電子煙”披著時尚外衣誘惑青少年,當深山養豬場暗藏制毒窩點,當容留吸毒的“默許”成為毒害蔓延的溫床——從新型毒品偽裝到制毒物品非法生產,從販毒到容留,犯罪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踏生命健康、挑戰法律尊嚴。值此“6·26”國際禁毒日,本期普法版面選取相關案例,敲響全民防毒拒毒的警鐘。 案例一 多次販毒,再賣“上頭電子煙”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王丹婷 曾因販賣毒品被判刑,一男子出獄5年內又再次販賣“上頭電子煙”。近日,永安市人民法院審理這起販賣毒品案,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1年4個月,并處罰金。 案情回顧 2023年11月12日21時,李某在永安市某小區將17個電子煙賣給葉某(已判刑),并當場收取葉某支付的錢款7500元。案發后,公安機關對涉案的17個電子煙煙彈及1.95克疑似毒品的白色晶體進行扣押并送檢。 經鑒定,案涉17個電子煙的煙油重17.9克,均檢出依托咪酯成分,折算相當于海洛因7.16克。 2024年8月9日,永安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葉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判決沒收相應電子煙煙彈及白色晶體。2024年10月9日,李某被永安市公安局民警抓獲。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販賣含有依托咪酯成分電子煙,折算相當于海洛因7.16克,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罪名成立,法院予以支持。李某曾因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后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販賣毒品罪,屬累犯,應當從重處罰。其具有多次故意犯罪前科,酌情從重處罰。李某歸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屬坦白,可以從輕處罰,其自愿認罪認罰,可以從寬處理。公訴機關量刑建議適當。據此,永安法院以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年4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同時,追繳李某違法所得7500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案例二 利欲熏心,向未成年人售毒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李準 通過微信,一男子多次向未成年人兜售含異丙帕酯的“上頭電子煙”。近日,福鼎市人民法院審結該起販賣毒品案,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付某祥有期徒刑3年11個月,并處罰金。 案情回顧 2024年8月至9月期間,付某祥通過微信與朱某取得聯系,雙方約定在福鼎市某民房進行交易。其后,付某祥先后兩次將3粒單價為450元的“上頭電子煙”的煙彈出售給朱某。這兩筆交易的得逞,讓付某祥錯誤地認為找到了“生財之道”。 2024年10月,付某祥再次通過微信尋覓交易對象,將目標鎖定為未成年人丁某,并與丁某約定在福鼎市中山南路某路段交易。交易過程中,付某祥給付丁某2粒煙彈,收取轉賬700元。案發后,丁某向公安機關提供了其中一粒煙彈。經鑒定,該煙彈內含有異丙帕酯成分。 經查,付某祥多次將“上頭電子煙”販賣給未成年人朱某某。雙方先后完成9次交易,付某祥累計向朱某某出售12粒煙彈,收取轉賬共計3450元。2024年11月,付某祥被公安機關抓獲。檢察機關經審查后向福鼎法院提起公訴。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付某祥違反國家毒品監管制度,多次向他人販賣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精神藥品,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付某祥以未成年人為對象販賣毒品,予以從重處罰;其有違法劣跡,在量刑時予以考慮;到案后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未如實供述罪行,僅坦白部分犯罪事實,但其當庭自愿認罪且在法院審理階段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并愿意接受處罰,可依法從寬處理,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付某祥有期徒刑3年11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法官說法 “上頭電子煙”危害身心健康 “上頭電子煙”會對人體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同時可能引發多種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秩序。青少年獵奇心理強、自控能力弱、法律意識淡薄,大多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繼而以販養吸,走向犯罪深淵。 在此提醒廣大家長、老師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涉毒違法犯罪的預防教育,加強對毒品種類、危害后果、防范方法等內容的宣傳引導,凈化青少年的社交圈,筑牢防毒拒毒防線,堅決遠離毒品侵蝕。 案例三 害人害己,容留未成年人吸毒 □本報記者 王思琦 通訊員 王曉 毒品的致命危害是刻在每個人認知里的警鐘,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看似是“提供場所”的小惡,實則是撕開災難的裂口。近日,閩清縣人民法院發布一起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的案件,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處被告人吳某某拘役4個月,并處罰金。 案情回顧 2024年5月10日,吳某某在明知劉某某系未成年人的情況下,仍在其位于閩清家中的2樓客廳,容留劉某某吸食含有依托咪酯的電子煙。其間,吳某某不僅未阻止,反而向劉某某提及依托咪酯價格昂貴且吸食后會產生特殊反應。經鑒定,劉某某頭發中檢出依托咪酯成分,證實吸毒行為屬實。 法院審理 閩清法院經審理認為,吳某某容留一名未成年人吸食毒品,其行為已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案發后,吳某某雖投案自首,但其對電子煙來源供述不清,認罪態度較差,且明知依托咪酯的毒性卻對自身容留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缺乏清晰認知。法院綜合考量其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悔罪表現,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處吳某某拘役4個月,并處罰金1000元。 法官說法 容留未成年人吸毒危害惡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應當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嚴厲打擊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的犯罪行為,既是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剛性守護,也是社會治理的關鍵一環。容留行為本質上是為未成年人提供接觸毒品的“溫床”,應當從源頭上阻斷未成年人接觸毒品的渠道,遏制毒品犯罪年輕化的趨勢,構建司法、社會、學校、家庭聯動的保護網絡,讓未成年人在全方位的守護中遠離毒品危害。 案例四 牟取利益,指導工人生產麻黃堿 □陳卓 凌麗蓉 明知是國家嚴控的制毒物品,卻充當“制毒技師”,指導生產413.7千克麻黃堿。近日,漳平市檢察院發布一起非法生產制毒物品案,被告人蔡某明犯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3個月,并處罰金。 案情回顧 2020年1月,賴某(已判決)和羅某(另案處理)等人合伙出資,并準備制毒場地、化學原料及生產設備等,打算在漳平市某山上養豬場非法生產麻黃堿。 2020年3月底,賴某找到“技師”蔡某明,高價聘請其指導生產麻黃堿。為獲取高額報酬,蔡某明隱瞞身份跟隨賴某到漳平某養豬場,組織工人生產麻黃堿。在蔡某明的指導下,工人使用溴代苯丙酮、甲苯等多種化學原料,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生產制毒物品麻黃堿。2020年4月2日,漳平市公安局查獲該制毒窩點。經鑒定,現場查獲的麻黃堿共計413.7千克。2024年5月,蔡某明到漳平市公安局投案。 審理結果 2024年8月,漳平市公安局將該案移送至漳平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經審查認為,蔡某明伙同他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利用制毒物品原材料生產制毒物品麻黃堿413.7千克,已構成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罪。 根據蔡某明的具體犯罪事實,結合自首、認罪等情節,漳平市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經審理,法院依法作出判決,以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罪判處蔡某明有期徒刑4年3個月,并處罰金4萬元。 法官說法 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破壞社會穩定 非法生產制毒物品,容易導致毒品犯罪滋生和蔓延,不僅直接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還嚴重破壞社會穩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五十條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劑,或者攜帶上述物品進出境,情節較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為其生產、買賣、運輸前款規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此案中,非法生產的麻黃堿被列為第一類易制毒化學品,是生產冰毒的原材料。蔡某明在明知他人非法生產制毒物品的情況下,為牟取利益,受雇于他人并參與制毒物品的生產,其行為已觸犯法律,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編 后: 從個體成癮后的身心摧殘,到家庭破碎后的情感崩塌,再到社會秩序被侵蝕的連鎖反應,毒品犯罪的惡果從來不是單一的。讓我們以案例為鏡,共同筑牢“識毒、防毒、拒毒”的思想防線,用法律意識守護生命凈土,讓“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的理念真正融入社會肌理。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