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整十年,我都當爺爺了,沒想到這筆錢還能要回來!”老王看著手中的賠償款,有些感慨。日前,執行法官經過多番查控,終于凍結老羅的財產。經多次電話和現場耐心調解,老羅親手將16000元現金交到老王手上,雙方握手冰釋前嫌。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執行工作的滿意度,切實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上杭法院以“切實解決執行難”為目標,創新機制、靶向施策、剛柔并濟,努力讓紙上權益變成真金白銀。 機制創新,跑出為民加速度 “沒想到法院這么快就幫我們討回了工資!”王某賢等6名農民工從執行法官手中接過被拖欠的65640元工資時,激動不已。 2020年,福建某建設公司在承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時,雇用了王某賢等6名農民工參與施工。項目竣工驗收后,某建設公司長期拖欠勞動報酬,王某賢等6人多次維權未果。今年1月15日,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立案庭立即啟動“三庭聯動”綠色通道,民事審判庭快速審結確認欠款事實,執行局同步介入核查財產線索。“為了高效拿回欠款,我們通過‘預執行’機制,提前鎖定被執行人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未結工程款及保證金。”執行局負責人說。3月18日,案件進入執行程序當日,上杭法院即向農業農村局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當日就完成案款扣劃。 這樣的高效執行,得益于上杭法院創新構建的“立審執一體化”機制。上杭法院通過制定執行工作規程,優化執行團隊結構,組建快執、普執4個專業化團隊,配套成立5個事務集約組,通過“繁簡分流、事務集約”管理模式實現簡案快速辦結、普案規范提效。針對涉民生案件,該院創新建立“預執行”機制,成立“星火執行先鋒隊”,發揮人民法庭直接執行職能,實現執行提前介入、線索提前核查,一體推進“立審執”無縫銜接。 2024年以來,該院清結終本案件951件,執行到位9452.6萬元,在全市率先完成終本清倉目標,終本出清率為11.06%。 剛柔并濟,打通執行“最后一公里” 上杭法院依托基層綜治網格優勢,激活基層治理單元協同效能,有效提升執行線索發現率、財產查控及時性,有力破解查人找物難題。 1月3日,上杭法院執行局接到廈門鐵路公安緊急線索,長期拒絕支付撫養費的被執行人王某即將乘動車離開漳州。時間緊迫,執行法官當即驅車177公里來到車站,聯合鐵路公安成功在檢票口攔下王某。執行法官在對其釋法說理后,王某懾于強有力的執行措施,迅速湊集資金支付了大部分撫養費并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 “近年來,我院加強跨部門協同機制建設,深入推進執拘直通,構建‘查控—體檢—送拘’全鏈條體系,拘傳成功率提升約15%。”上杭法院分管執行工作副院長說。 在強化執行威懾的同時,上杭法院創新柔性執行舉措,聯合慈善機構創設“執行+慈善”救助機制。2024年,煙農王某因自然災害虧損,拖欠15名工人4.2萬元工資。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查明王某確無財產支付工人工資。為保證工人權益,上杭法院啟動“執行+慈善”機制,向當地慈善總會申請慈善救助款,開通救助金發放綠色通道,解決工人燃眉之急。此舉既保障工人權益,又給王某重振機會,彰顯司法溫度。 該機制運行以來,共發放救助金近70萬元,覆蓋困難群體114人。 源頭治理,不斷提升執行效能 在上杭法院執行服務大廳的調解室里,老吳捏著一份《預處罰通知書》,滿臉愕然:“法官,我就欠了5萬元,怎么就要罰款了?” 這起民間借貸糾紛的源頭要追溯到幾年前——老吳因生意周轉向鄧女士借款5萬元,結果他拿到錢后便“人間蒸發”。鄧女士訴至法院,雙方雖達成調解協議,但老吳4年間僅陸陸續續還了1萬余元。2024年12月,鄧女士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也犯了難,老吳名下無財產可供執行,反復強調沒錢后就不再接聽電話。直到今年2月10日,老吳看到那份《預處罰通知書》上面明確要求他七日內報告財產并履行義務,否則將面臨罰款、拘留后,慌了神。 “被執行人應當按照人民法院《報告財產令》要求,積極向人民法院報告財產并履行給付金錢義務,否則,人民法院可以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若構成犯罪的,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執行法官向老吳釋法說理并分析未妥善處理本案糾紛可能面臨的后果。面對“罰款、拘留”的強大法律壓力,老吳當即表示會籌錢還款。2月13日,該案在老吳全額打入執行案款后畫上句號。 近年來,上杭法院創新執行工作機制,出臺《執行立案前督促履行工作規程》,推出全省首個《執行建議工作規定》,創設“預處罰”預警機制,用好“電子查封”“活封活扣”等靈活執行措施,并結合運用“紅黑榜”機制減免執行費,2024年以來執前化解糾紛198件,促進208位當事人主動履行,有效提升執源治理效能。 下一步,上杭法院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執行機制,提升執行效能。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