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潤花開護成長 ——建寧法院探索少年家事審判特色之路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如何以司法溫度熨平家庭褶皺,用法治力量托舉社會晴空?近年來,建寧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提出系列創新舉措,大力推進家事、少年審判融合發展,全方位、立體化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權益。 筑牢家庭守護“避風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司法是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鍵防線。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呈現出的家庭教育缺失、監護責任缺位等問題,建寧法院堅持“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指導”相結合,將司法剛性約束與教育柔性引導深度融合,為失職家庭戴上“緊箍咒”,為迷途少年點亮“引路燈”,進一步落深落實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在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件中,被告人小吳(化名)多次進行違法活動,監護人因忙于工作,未切實履行監護職責,也不能及時糾正被告人錯誤,使家庭教育長期處于“真空”狀態,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024年5月28日,庭審過程中,建寧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劉興平了解到小吳的家庭狀況和父母的缺位教育,為教育引導監護人加強對被告人的關心與管教,建寧法院在庭審后對小吳的監護人發出全縣首份涉刑事案件《家庭教育督促令》,明確要求其監護人加強日常陪伴、改進溝通方式,幫助被告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同時,安排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團隊成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指導。 “《家庭教育督促令》一經發出,小吳的監護人當場接受指導且簽訂了《家庭教育家長責任書》,表示今后會多花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關注其身心發展。”劉興平回憶說。 案件雖審理完畢,司法服務卻并未止步。此后,劉興平多次致電小吳的監護人進行案件回訪,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性格變化,以及撫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專業角度出發,給予撫養人關于家庭教育、親子溝通等方面的指導建議,并提醒撫養人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給予他足夠的關愛與支持。 近年來,建寧法院共辦理涉及家庭教育指導的案件87件,依法向13名家長發出家庭教育督促令,督促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教育職責,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做實多元解紛“連心橋” 5月20日,適逢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建寧法院與建寧縣婦聯共同簽署《關于推進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建寧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郭婕,建寧縣婦聯主席李琳、建寧縣政法委副書記李仕鶴也為全縣首批“家庭教育特派員”頒發了聘書。 據了解,“家庭教育特派員”系從家庭教育專家智庫中選聘,意在發揮律師、教育、社工等各行業領域人才的積極作用,在涉少案件和家事糾紛當事人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探索“司法保護+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形成“法院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治理格局,整體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選聘“家庭教育特派員”只是建寧法院聚焦縣域婚姻家事糾紛治理重難點問題、凝聚協同治理合力的一個生動體現。 2022年5月,該院聯合縣民政局、婦聯、教育局、團縣委、關工委5家部門成立建寧縣“金鐃福家”公益家事法律服務中心,協同化、網格化、日常化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維權保護、家庭教育引導、家事調查、判后回訪等工作,輔助家事審判,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網式公益家事法律服務,聯動排查處置糾紛32件。 2023年7月,聯合縣婦聯、教育局、民政局、總工會、團縣委5家單位共同出臺《關于探索和試行家事司法社區共治機制的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試行家事糾紛前置調解程序與家庭關系診斷修復機制,通過家事調查、心理疏導、家庭輔導、少年關護等配套機制,堅持最大限度保護兒童利益和家事糾紛源頭治理工作一體推進。共幫助47個家庭修復情感、消除對立。 激活權益保護“新動能” “播一粒法治種子,育一方法治心田”,常態化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活動,讓未成年人從小養成尊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理念,已是建寧法院的一套“常規動作”。 2024年5月30日,建寧法院舉辦“法護成長 一路‘童’行”主題開放日活動,邀請三明市人大代表許少燕、三明市政協委員羅志華與建寧一中六十余名師生一起參加活動。 從立案服務大廳到審判法庭,從穿上法袍模擬法官到“零距離”體驗警用裝備,在法官的講解帶領下,同學們一路參觀、一路體驗,對法院工作、法官職能等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 “對于今天的‘開放日’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堂,以‘體驗式’的教學讓未成年人了解法院工作、接觸法律知識、感受法治文化,放松身心的同時也接受了法治的熏陶,也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法律意識和能力的掌握。建議今后可以多開展類似活動,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活動結束后,許少燕對法院形式豐富的普法活動予以肯定,并就青少年司法保護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既邀請未成年人來院參觀,也前往“校園”將法治教育延伸至學生、家長。近年來,建寧法院通過以“開學第一課”“送法進校園”“法院開放日”等多種形式,干警兼任“法治副校長”為紐帶,采用模擬法庭、憲法晨讀等方式,廣泛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 為提升普法的精準性,該院還創新打造供需匹配的民法典普法宣傳模式,針對未成年人群體編寫推出“未成年人保護”普法“套餐”,以案例的形式將法條嵌入未成年人常見的生活情境,錄制“紅領巾法治課堂”普法微課,以寓教于樂的形式促進法律知識入腦入心。近三年來,共開展“法護成長 一路‘童’行”等青少年法治宣傳主題教育活動38余場次,覆蓋在校學生5000余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