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近日,寧化法院執結一起長達七年的買賣合同糾紛案,既保護了企業的“造血”功能,也維護了債權人合法權益,實現“雙贏”局面。 2014年4月,某建設工程公司中標某食品公司發包的冷凍食品配送市場項目。次年3月,建設工程公司與某混凝土公司簽訂了混凝土購銷合同。隨著項目的推進,混凝土公司依約提供了混凝土,建設工程公司卻未能按約支付貨款。2018年2月,食品公司、建設工程公司、混凝土公司三方簽訂抵房協議,約定以該項目二樓兩間店面作抵押,待建設工程公司付清貨款后解押。建設工程公司陸續支付給混凝土公司20萬元貨款后未再履行,混凝土公司遂訴至寧化法院,請求建設工程公司、項目承包人林某進、食品公司支付拖欠貨款919092.59元及相應利息。后在法院主持調解下,三方達成調解協議,但后續建設工程公司、林某進依舊未按協議履行還款義務,食品公司也未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混凝土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后,執行法官立即對執行人的財產、銀行賬戶進行查控凍結,并第一時間趕赴建設工程公司調查核實財產線索。在與建設工程公司負責人交談中,執行法官了解到該公司近幾年的經營狀況持續低迷,是未能履行債務的重要原因。而此次項目期間產生40多萬元的利息,對被執行人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加之銀行賬戶的凍結嚴重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周轉和正常經營,負責人坦言“寸步難行”。 面對困局,執行法官沒有簡單“一凍了之”,而是秉持“護企惠民”理念積極與當事人溝通,希望打破僵局,尋求最優解。執行法官連續多日與被執行人、申請人溝通,一方面向被執行人闡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向申請人傳遞被執行人的實際困境和不易。 最終,在申請人放棄利息的主動讓步下,建設工程公司籌集足額本金,付清貨款,糾纏7年的糾紛終于畫上句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