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丁花開 希望綻放 ——榕城監獄舉辦親情關系修復行動 午后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榕城監獄的陽明文化學堂,一場充滿淚水和感動的親情修復幫教活動就此拉開序幕。服刑人員阿榕(化名)在觀看家屬錄制的視頻時,淚水奪眶而出。“爸爸,我想你了!”女兒的一句呢喃,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他塵封已久的情感之門。 近日,榕城監獄以“聯心?紓結?致和”為主題,舉辦紫丁香親情關系修復行動。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親情團聚,更是監獄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貫徹司法部統籌推進“五大改造”工作要求,探索矛盾化解新范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12組服刑人員家庭在高墻內,通過接受心理調節、傳統文化浸潤、完成家庭協作任務,實現了“零距離”情感連結,在修復親情裂痕的同時,也為服刑人員走向新生帶來希望。 打破隔閡 讓情感在信任中復蘇 活動伊始,服刑人員家屬在監管區外團體活動教室相聚,一場別開生面的“松鼠搬家”互動游戲拉開了活動序幕。游戲中,家屬逐漸放下心中防備,與志愿者建立起初步信任。 游戲過程中,家屬壓抑許久的情緒如決堤之水,傾訴著親人服刑所致的重壓。一名服刑人員的妻子哽咽著說:“丈夫入獄后,我獨自照顧家庭,扛起了生活重擔。這些年的委屈和艱辛,我今天終于有機會說出來了……”在志愿者團隊的耐心開導下,她逐漸敞開心扉,講述著作為服刑人員家屬的酸楚。 “破冰環節是打破人際隔閡、重建信任關系的重要一步。”教育改造科民警介紹道,對于這些長期承受壓力的家屬來說,傾訴不僅是釋放情緒的方式,更是尋求情感支持、建立情感連接的過程。而對于監獄改造工作而言,關注服刑人員家屬的情感需求,有助于形成家庭與監獄協同改造的合力,為服刑人員的改造創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 以愛之名 淚光中重建親情紐帶 活動現場,服刑人員阿樹(化名)顫抖著雙手為蒼老的母親按摩肩膀,當指尖觸碰到母親枯瘦的肩骨時,他猛然一頓,隨即深深埋下頭,聲音哽咽:“媽,兒子……對不住!”母親隨即緊握著兒子的手,淚如雨下。這一刻,無聲的肢體語言傳遞著濃濃的母子情。 在“未來之家”繪畫活動中,服刑人員和家屬拿起畫筆,描繪心中對未來的期待。一幅幅畫作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親情重建的見證。“這就是我們未來的家,一個有愛、團圓、美滿的家!”服刑人員阿武(化名)與妻子合作完成畫作后憧憬道。 “繪畫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能夠繞過理性思維的防御,讓人們更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民警表示。對于服刑人員及家屬來說,共同繪畫的過程,是一個重新認識彼此、發現彼此需求、重構關系的過程。 活動中,福建警察學院教授歐淵華和刑罰執行系予舟同行志愿者團隊全程參與,為矛盾較深的家庭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妻子因為我犯罪,已經逐漸疏遠我,感覺她想離婚……”服刑人員阿城(化名)與妻子長期冷戰、關系僵化,在志愿者的引導下終于鼓起勇氣說出內心的痛苦和悔意。“他在獄中學技能表悔意,愿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妻子了解到丈夫在獄中積極改造的情況后表示。 活動接近尾聲時,服刑人員與家屬圍成一圈,輪流分享著心得與感悟。現場氣氛溫馨而感人,許多人熱淚盈眶。“我們會用行動證明改過的決心。”參與活動的服刑人員紛紛表示。“我們會等你回家。”家屬們含淚回應。這個簡單而堅定的承諾,承載著無盡的愛與期待,也為服刑人員注入強大的改造動力。 紫丁香芬芳滿園,見證著親情的力量和新生的希望。此次活動從服刑人員家庭現實需求出發,圍繞家庭關系重塑,通過認知轉變、情感修復實現矛盾化解,達到促進服刑人員積極改造的目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