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口碑,記在一面面錦旗上 ——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社區民警服務民生二三事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人用一年時間做一件大事,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社區民警則用365天做無數件“小事”。在這個溫情夏日里,飽含群眾感激之情的一面面鮮紅錦旗,正與警服的藏藍交相輝映。 當鄰里之間爭吵不休…… 7月3日下午,涵東派出所社區民警王德吉收到頂鋪社區居民陳阿姨送來的一面感謝錦旗。而這面錦旗背后的故事,要追溯到今年4月中旬。 當天,陳阿姨通過警民聯系卡向王德吉發去求助信息。原來,陳阿姨長期被鄰居一家生活噪音所困擾,且多次協商未果,其間又陸續因排水、停車等生活瑣事與鄰居發生激烈爭吵。 王德吉了解情況后迅速介入調解,但雙方情緒激動、各執一詞,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一邊是陳阿姨哭訴自己獨自撫養患病女兒,又三天兩頭與鄰居爭吵,情緒起伏、幾乎崩潰;一邊是鄰居因為兩家間樓板太薄、不隔音導致噪音表示無辜,大吐苦水。 此后,王德吉多次召集社區干部碰頭探討解決方案,上門傾聽雙方訴求、安撫情緒,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在他腳勤、耳勤、嘴勤的努力攻克下,雙方得以相互理解,并采取補救措施,最終化干戈為玉帛。 當農莊來了“不速之客”…… 大洋鄉的陳女士經營著一家生態農莊,今年春天,農莊里的果蔬長勢正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可是“不速之客”的到來,攪得陳女士心神不寧——不知從哪里跑來的老牛堵在門口不肯離去,啃食著小樹苗。 一次,陳女士帶著一個女工想去驅趕,可老牛根本不聽使喚,還差點把她撞倒,把她嚇出了一身冷汗。“這可怎么辦?要是再這樣下去,我這農莊沒法做了,客人都不敢來了。”陳女士越想越著急,于是撥通了大洋派出所社區民警伊知行的電話。 接到求助后,伊知行立即帶輔警趕到現場。只見陳女士一臉愁容,農莊也被老牛折騰得亂七八糟。“你放心,我們一定盡快找到牛主人,把問題解決。”伊知行一邊安慰陳女士,一邊展開調查。 伊知行先是圍著農莊仔細轉了一圈,查看老牛留下的腳印和痕跡,又調取了周邊公共視頻。經過一番仔細排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在鄰村找到了牛主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為最近身體不適,老人才沒能好好看管自家的老牛。 “大爺,牛跑出去不僅影響人家農莊經營,萬一被車撞了或者傷到人,那可就麻煩了。”伊知行沒有一味指責,而是和老人講道理。老人連連道歉,帶走了闖禍的老牛,并表示以后一定會看管好。陳女士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并于6月24日向伊知行送去感謝錦旗。 當建房施工遇“疙瘩”…… “真是太謝謝你們了!這面錦旗一定要收下,多虧了你們,我這心頭的大石總算落地了!”6月23日上午,市民陳先生專程到梧塘派出所送上一面錦旗,言語間滿是感激。 這一切,要從兩個月前的一次求助說起。4月22日清晨,陳先生看著自家剛蓋到一半的自建房,眉頭擰成了疙瘩,又急又氣下向梧塘派出所撥出了求助電話。原來,因為蓋房的事,他和包工頭陳某鬧得不可開交——陳先生覺得工程進度太慢、裝修質量沒達到約定標準,不愿支付剩余款項;陳某卻認為自己按要求施工,是陳先生頻頻提額外要求才耽誤了進度,堅持要拿到全額尾款。 接到求助后,社區民警陳志涵迅速趕到現場。只見陳先生和陳某站在工地,各自攥著合同副本爭執不休,周邊還圍著幾個滿臉焦慮的工人。了解到糾紛涉及蓋房進度、裝修質量、工程尾款等多個問題,且雙方各執一詞,陳志涵決定“化整為零”——先讓2人分別列出對工程的不滿之處和訴求,再逐條核對合同條款,又找來村干部一起查看現場施工情況。 “裝修細節沒做到位是事實,尾款支付也得按實際情況來。關于你們提出的訴求,合同里有約定的就按合同履行,但部分質量問題及合同未規定的,可以通過重新擬定協議返工彌補……”陳志涵拿著整理好的清單,一次次耐心調解,既講法律規定,又說鄰里情理。 經過近一個月溝通協調,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調解協議,明確返工內容、完工時間和尾款支付方式。 6月19日,隨著最后一筆尾款結清,陳先生的自建房也順利完工。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