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是83歲那年進城和我爸媽住在一起的。 奶奶在鄉下也沒啥家當,裝稻谷、玉米的老柜子,城里用不上,有組合柜;大鐵鍋,用不上,城里有電飯鍋、高壓鍋、燉鍋;雕花老床,也用不上,有爸媽準備好的席夢思。一口泛著古銅一樣光芒的陶缸,那是一口泡菜壇子,里面盛著1983年的泡菜“母水”,我爸愛吃泡菜,他湊近奶奶身前柔聲說:“媽,這個用得上,帶到城里去吧。”奶奶頓時眉開眼笑。 對了,還有一把老鐮刀,奶奶也帶上了,果真,奶奶在城里用上了。話說那天我奶奶用鐮刀飛快地割樓下花圃里的雜草,很快碼了一大堆,正好被下樓的我爸看見,爸大驚,喊:“媽,您割草干啥?”奶奶抬腰回答:“草嫩,拿來喂牛嘛。”爸回答:“媽,城里哪有啥牛,您以為還有耕牛可耕田啊。”奶奶問:“你們不是要喝牛奶嘛,要不送到牛奶場去,喂奶牛。”爸說:“牛奶場有專門的牛飼料,用不上。”后來,奶奶割的那一堆青草,被環衛工拖走。我爸輕微地責怪奶奶:“媽,你看,這倒給人家添麻煩了。”奶奶嘆了一口氣,她感到自己來城里后,鄉下的十八般武藝都派不上用場。 奶奶來城里才3個月,儼如缺水的植物,整個身子萎縮下來。我爸是個孝子,就常帶上她去城里走大街串小巷,城里小吃攤上的美食,奶奶差不多都吃過了。當然,每一次,奶奶都客客氣氣地推托著,但推托間,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已端到了奶奶面前;推托間,一碗香噴噴的芝麻湯圓已經遞到了奶奶手上;推托間,一塊滴油的麻糕已喂到了奶奶嘴邊。 奶奶為爸爸的孝順,核桃般的老臉笑成了春風中的桃花。老家的人來看望奶奶,問她:“老人家,您在城里過得到底好不好?”老奶奶怔了怔說:“這下,我可以去死了。”老家的人一聽,大驚失色,以為我爸媽對奶奶不好。奶奶很快跟了話:“我兒子、兒媳婦他們待我太好了呀,該享的福都享了,可以安安心心去死了。”我爸起身,大聲說:“媽,您要活100歲,我養您到100歲。”奶奶的嘴一癟,眼窩子里全是淚。 奶奶晚飯后上床睡覺早,我爸決定改掉她這習慣,于是常帶她去夜晚的大街、廣場散步。有天晚上,正值小城一個節慶日,我陪同爸攙扶著奶奶去小城廣場漫步,四處華燈溢彩,照亮得小城如同白晝般耀眼,只見老奶奶瞇縫著眼睛,她顫動著小腳去馬路邊一根電樁不住摩挲著,爸驚訝地問:“媽,您干啥?”奶奶嘴里嘀咕著:“哎呀,燈太亮了,這樣不節約電,太可惜了,我想把它關一些。”爸頓時“撲哧”一聲樂了:“媽,這用不著您操心,有專門的單位管著吶。”奶奶仍不甘心,繼續按照她的思路嚷嚷:“有人管是好事,但這樣到處明晃晃的,肯定要花不少電費,就算是國家給錢,也要給國家節約一點。” 我爸知道,這是奶奶一輩子的節約習慣,看見城里大街小巷晚上亮起這么多盞燈,她心疼到骨子里去了,這個問題奶奶以前就跟我爸提起過,我爸當時沒當一回事。這一次,她終于忍不住了,她要去找開關,幫城里關掉一些燈,節約電費。 想起奶奶住在鄉下老屋時,一個人在夜里也舍不得開燈,閉上眼睛慢慢入睡,天光還沒亮就摩挲著起床,也舍不得開燈,于是去屋外開始一天的忙碌,憑她多年對老屋四周的熟悉,她甚至閉著眼睛也可以走路,找到她熟悉的鐮刀、篾刀、鋤頭、風車、石磨…… 后來,我爸對奶奶耐心解釋,城里這些燈光,不僅僅是節約電費的問題,不僅僅是照亮行人的路,還是一個城市的美化、一個城市的吸引力,它還能給城市帶來富裕。 從此,奶奶不再為城里的華燈綻放吭聲。奶奶常常趴在陽臺上望著城市燈火,燈火也在她渾濁眼睛里閃動。 奶奶90歲那年的春天,她在城里的床上安靜睡去,沒再醒來。3天后的凌晨四點,奶奶的靈柩從城里啟程,靈車沿著小城一周緩緩行駛。城里的燈光,照亮著奶奶善良的老靈魂,回到鄉下安葬。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