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而引發的鄰里糾紛,讓這一民生工程得以順利推進,也增進了鄰里間的和諧。 A. 被樓梯阻隔的回家路 今年1月的一天清晨6時許,老周輕手輕腳地起身,生怕驚醒睡在隔壁的老伴。 這是他們租住在一樓的第三個月——自從老伴癱瘓后,每周數次的康復治療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原本住在八樓的老房子,但沒有電梯,需要家人和鄰居幫忙抬輪椅上下樓,無奈之下只好搬離住了近20載的家,租下小區里這個底層的小雜物間。 這樣的困境在莆田城廂某華小區不是獨例。住在六樓的李大爺腦梗后由于下樓困難,已經1個多月沒出家門;住在頂樓的鄭大娘膝蓋患上風濕,爬幾個臺階就要歇上數分鐘…… “這哪是樓梯啊,分明是一道道年齡的坎。”老周的女兒邊說邊搖頭。 經過社區居委會多輪溝通協調,全樓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在樓房外加裝電梯,建筑方案也通過了相關部門的審批。正當大家欣喜不已時,2樓住戶小張和3樓住戶小林以電梯會“影響采光”“噪音污染”“占用公共通道”等為由阻撓施工,導致工程無法開展。多次溝通無果后,以老周為代表的高樓層業主于今年4月17日將小張、小林起訴至城廂法院。 B. 對癥下藥解多方困擾 當高層住戶聯名提交的起訴書和厚厚的答辯材料擺在案頭時,城廂法院陳法官明白,這沉甸甸的卷宗不只是法律爭議,更是一棟樓里20多載的人間煙火,如若依葫蘆畫瓢機械辦案,恐將進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鄰里和諧,更無法快速解開癥結。 陳法官細細翻閱卷宗,認真查閱現場圖片視頻,審批檔案、圖紙方案,并檢索相關法律規定及我省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裁判尺度和裁判傾向,心里逐漸有了調解方向。 隨后,陳法官組織了一場圓桌會議,召集原被告雙方、住戶代表、電梯公司共商共議,以期尋找最佳方案。 “電梯一擋,我們大白天都得開燈!” “我母親每周都要去做康復治療,自家房子住不了,一把年紀還要租到一樓去!” “方案符合標準,其他業主都同意……” “我用不上電梯,將來費用、責任都與我無關……” 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陳法官逐漸掌握各方主要矛盾點。她先分析各方主張的合理性與權利邊界,為他們普及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再通過“背靠背”的調解方式分別“借一步說話”,對原被告做思想工作。 為消除小張對噪音、采光的擔憂,陳法官調取了日照影響分析成果報告,邀請電梯公司加入對話,對電梯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探討選用透光性好的玻璃墻做電梯通道和部分井道墻的可行性,減少對采光的影響;合理規劃電梯機房的最優位置,增加靜音裝備,以期降低噪音干擾等。針對小林因電梯主體占用公共區域可能影響停車的問題,陳法官協調其他業主同意將暫未使用的公共區域納入車位規劃。 對于高層住戶,陳法官以公平受益為出發點,引導他們充分關切低層住戶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從該地區舊樓電梯加裝后的房價信息等角度考慮,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和費用減免,以平衡低層住戶的潛在損失和利益讓步,更好地化解鄰里矛盾。 C. “節節梯升”的幸福指數 今年6月,經過多輪磋商和“一對一”深入溝通,陳法官充分了解了各方的核心訴求和真實底線,一步步引導高層住戶重視低層住戶的擔憂,也提醒低層住戶應理解高層住戶、行動不便者的迫切需求。 在法院積極尋求的利益平衡中,雙方圍繞補償金額、技術優化和契約保障進行調整,最終達成詳盡協議,明確了各方對電梯今后運行維護的權利義務,并優化了電梯在采光、靜音方面的設置方案,小張、小林不但同意電梯繼續施工,還表示將在日常生活中為老鄰居“搭把手”,高層住戶亦提供了合理的經濟補償作為對低層住戶的感謝,雙方互諒為電梯項目注入了“人情潤滑劑”。 法官寄語》》》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電梯加裝和使用過程中,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因需求和利益不同,容易產生糾紛。此次糾紛的成功調解,關鍵在于秉持公平、透明的原則,將“安裝電梯”從一個“零和博弈”(高層受益、低層分擔)轉變為“尋求共贏”的過程。 鄰里團結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裝電梯應當本著方便生活、互助共贏的原則,友好協商電梯安裝方案、費用分攤等問題,妥善化解芥蒂,實現小區的“硬件升級”與鄰里關系的“軟件升溫”同步。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