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網上辦公有失泄密風險 科技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網上辦公以其時效性和便捷性成為當今社會一種流行的工作方式。然而,近年來,因使用網上辦公程序而導致的失泄密案件屢屢發生,暴露出一系列風險隱患。 案例一:AI寫作泄露涉密內容 某科研機構研究員為提高撰寫效率,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一款流行的AI寫作輔助工具完成一篇關于新型能源技術的關鍵研究報告。研究員將部分核心數據和實驗結果上傳到該平臺,卻未意識到其安全性問題和數據保護措施不足。結果,研究報告中的部分內容被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獲取并在網絡上流傳,這不僅給研究機構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國家安全。 案例二:圖文識別泄露密件原件 某市屬企業行政部主管將一份機密級文件交給彭某,讓其起草相關落實方案。彭某明知涉密文件禁止用手機拍攝、傳輸,但為圖省事,仍使用微信中的一款圖文識別小程序對文件進行掃描,轉換為文字后,通過數據線傳輸方式將文本導入非涉密計算機中處理。不久,該微信小程序后臺運維人員從服務器中非法獲取文件圖片,并上傳至互聯網,造成嚴重泄密。事后,該運維人員被追究法律責任,彭某受到黨紀處分和扣薪處理。 案例三:涉密文檔上傳到網盤 某機關干部柳某為方便撰寫重要文件,將自行收集的5000余份文件資料上傳到網盤。其中,部分文件資料涉及工作敏感信息,屬于工作秘密。事件發生后,柳某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律師解讀 熊愛華律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秘密載體的制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保存、維修和銷毀,應當符合國家保密規定。絕密級國家秘密載體應當在符合國家保密標準的設施、設備中保存,并指定專人管理;未經原定密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批準,不得復制和摘抄;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應當指定人員負責,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及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七)未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和標準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或者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八)未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和標準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將涉密信息系統、涉密信息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的;(九)未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和標準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涉密信息系統、涉密信息設備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十)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統、非涉密信息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的…… 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組織開展數據安全教育培訓,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安全。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應當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履行上述數據安全保護義務。 案例一中,研究員的行為嚴重違反保密義務。其使用AI寫作輔助工具雖為提高工作效率,但未經授權將涉密信息上傳至不安全平臺,是對單位保密制度和國家保密法規的忽視。從主觀上看,研究員應當預見該行為可能導致涉密信息泄露,卻因疏忽大意而未預見,存在過失。客觀上,其行為致使研究報告部分內容被第三方獲取并在網絡流傳,造成了實際的泄密后果。若該新型能源技術關鍵研究報告涉及國家秘密,研究員的行為已觸犯上述法律規定,且可能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百一十一條中的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案例二中,彭某明知涉密文件禁止用手機拍攝、傳輸,卻為圖省事違規操作,主觀上存在故意違反保密規定的過錯。其使用微信小程序掃描涉密文件并導入非涉密計算機處理,使得涉密文件脫離了安全保護范圍,增加了泄密風險,最終導致文件圖片被非法獲取并上傳至互聯網,造成嚴重泄密后果,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案例三中,柳某為圖方便將包含工作敏感信息的文件資料上傳到網盤,其行為違反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柳某應當知曉云存儲存在信息安全風險,卻未對工作秘密進行妥善保管,將其置于互聯網環境中,導致信息處于失控狀態,存在泄露風險,違反了作為機關干部的保密職責。如果其行為導致工作秘密泄露,給國家和單位造成損失,可能會依據單位內部規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受到進一步處理。 這些案例提醒從事涉密崗位或有機會接觸到涉密內容的工作人員,在網上辦公時,必須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和單位的保密制度,強化保密意識,避免因一時疏忽或圖方便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泄密后果。 普法后記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家安全之于國家,猶如基石之于高樓大廈。基石穩固,高樓方能矗立不倒;國家安全無虞,國家才能穩定發展,人民方可安居樂業。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情況和線索,均可撥打國家安全機關12339舉報電話進行舉報。讓我們一起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 案例來源:國家安全部、央視軍事、空管青春故事匯公眾號(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旗下公眾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